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推动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优势”
郝薇薇
//www.workercn.cn2016-04-22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若从未来回望,2016年4月22日一定是人类历史上意义非凡的一个“世界地球日”。这一天,超过150个国家代表将齐聚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将代表中国在这份开启全球气候治理新阶段的历史性协定上庄严签字。

  相较安全与经济,气候变化是全球治理的新兴领域。当下,全球治理进程迟滞于全球化疾行的脚步,国际社会能够在气候治理领域聚同化异、共同行动,尤为不易。

  从推动达成《巴黎协定》到推动协定签署,中国持续扮演“关键性”角色。《巴黎协定》需要占全球碳排放总量至少约55%的至少55个缔约方正式参加方能生效。《巴黎协定》达成后,签署进程摆上日程,但一些国家态度不甚明朗。

  在此背景下,3月31日,中美元首发表第三份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将于4月22日同时签署《巴黎协定》。《华盛顿邮报》认为:“美中发出的早期信号非常重要——如果这些排放大国都能迅速采取履约行动,就会比较容易达到必要的门槛。”

  7天后,中国推动二十国集团协调人会议发表关于气候问题的主席声明,这是二十国集团历史上首次就气候变化问题专门发表声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中国在推动气候变化问题全球合作方面持续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

  从19世纪中叶被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强行纳入全球治理体系到如今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并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时移世易令人感慨。虽然与老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还是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手”,“中国善意”时不时还会被放在偏见的镜片下审视,但从气候外交成功经验看,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优势之一是“包容”。与二战后美国建立等级式、排他性盟友体系的全球治理理念不同,中国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凡事共商共建共享。这一理念既承继自“和而不同”的中华文明处世之道,也与中国“兼任”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独特身份息息相关。去年12月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期间,中国一方面通过“基础四国”、“立场相近发展中国家”、“77国集团加中国”等谈判集团,在发展中国家中发挥建设性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又与美国、欧盟等保持密切沟通,寻求共识。中国方案在坚持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同时,兼顾东西、南北平衡,是切实可行的路径。

  优势之二是“发展”。冷战后,西方国家全面执掌全球治理体系牛耳,他们高呼“历史的终结”,将人权民主价值观与经济新自由主义视为解决世界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当“颜色革命”逐渐褪色、“阿拉伯之春”变成“阿拉伯之冬”,而一些接受国际金融机构苛刻贷款的国家经济雪上加霜,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全球治理观的缺陷与失灵逐步暴露在世人面前。

  相对应的是,中国将发展视为解决好各种全球性挑战的总钥匙。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以发展为先的全球治理方案对各国尤具感召力。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到亚投行成立,从提出亚太自贸区倡议到参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核心词就是“发展”。即便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个需要暂时牺牲部分发展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也把眼光放在以减排承诺倒逼绿色低碳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双赢的长远目标上。

  “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而中国正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参与全球治理正当其时。金秋9月,二十国集团峰会将首次在中国召开。有理由相信,杭州湾将成为展现中国智慧、推动全球善治的大舞台。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