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英国既已“脱欧”,那就“入亚”呗
刘志勤
//www.workercn.cn2016-06-30来源: 环球网
分享到:更多

  “英国迷路了”,如果几天前有人这么告诉你,你一定说“打死我也不信”。但是最近的“脱欧”公投,让世人相信,英国这个老牌帝国,这个“大不列颠”真的被“颠裂不大”,尽管裂痕“不大”,却着实让世界吃了一惊。

  脱欧还是“拖欧”?这是个问题

        英国的“脱欧”过程不会顺利进行,不会像离婚一样只要把财产分割清楚,孩子(如果有)的抚养权得到合理安排,基本就可以完成离婚手续。“脱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和欧盟会产生诸多摩擦,而且也会和许多非欧盟国家产生无数矛盾。双方和多方的谈判会比较复杂,冗长,将要耗费巨大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英国能否承受这些成本压力,将影响英国的近期发展。

  有人担心,英国或许“脱欧”成假,“拖欧”倒成真。这将是英国和欧盟的灾难性结果。虽然“公投”已经结束,但是人们发现,公投以后的道路比公投前还要渺茫,原以为公投可以指明前行方向,没想到让英国陷入莫名的失落和担心。

  “英国迷路了”,这是几百年来英国第一次面临的真正“路盲”。“留欧”还是“离欧”,将会长时间的折磨着英国民众。英国社会也将因此分裂。而对英国的最大伤害,莫过于欧盟诸国对英国政府的失望。英国政府的执政能力在面临巨大挑战的时候变得软弱无力。英国之所以走向“公投”的道路,是因为政府失去了民意的支持,只能求助于所谓“公投”,企图假借民主之名,放弃政府的职能。

  “入亚”是英国重拾旧山河的绝佳时机

        在这个痛苦的抉择过渡期,建议英国采取“入亚”,“亲亚”的发展道路,以弥补“脱欧”造成的短暂经济“失能”。因为亚洲将会为英国度过难关获得更多的机会。英联邦作为存世最久的“政治经济共同体”,最主要成员国是在亚洲。虽然带有殖民主义色彩,长期以来逐渐从历史舞台消失。但是英联邦成员国之间的传统联系和贸易往来从没有中断。英国“脱欧入亚”,正好是一个“重拾旧山河”的绝佳时机。如果说,“留欧”是个“面子工程”的话,那么“入亚”将是“里子工程”,对英国的经济振兴将起到关键影响。英国不应当忽视这样的机会。

  英国的希望在亚洲,英国的未来也在亚洲。亚洲有像中国这样的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新兴经济体,比欧盟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亚洲的购买力和贸易量在世界的份额已经可以占到三分之一以上。一个睿智的国家领导人都能够看清这一点。

  英国应当开放更多的领域与中国的合作。特别是在高科技,服务业和传统制造业等方面加强与中资的合作。英国将把与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在亚投行,一带一路项目中展示更加积极的合作姿态,在建立人民币离岸业务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上提供更大方便。

  英国应当在处理有关香港的问题上展现更务实的态度,会转变以往过度“负面关注”的方式。因为,香港对于英国依然具有独特影响力。香港房地产商和服务业将大大补充和强化英国对亚洲和中国的依赖度。

  英国还应在关税上有所动作,降低关税,以促进对外贸易。这是和欧盟其它国家展开竞争的重要手段。

  中国不能隔岸观火,需做三件事

        人们关心,英国如果真的“脱欧”成功,对未来中国的发展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主要看它的“脱欧”对英国本身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脱欧”对英国本身是利大于弊,那么,中国没有必要担心对自己会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是弊大于利,那么中国也不必担心会冲击中国的发展。可以说,后者给中国更多的机会,而不是麻烦。

  首先,中国应对未来英国的市场和发展充满信心,英国的机器制造业是传统强力产业。例如英国的“四十八集团”在英国制造界享有崇高历史声望,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十年中,英国的制造水平和技术使中国企业受益很多。为此,中国可考虑与英国就建立独自的“互贸区”展开谈判。“互贸区”与“自贸区”有一定区别,是一个新型的贸易协议。对一些暂时不能到达“自贸区”水平的国家而言,设立“互贸区”不失为一个可靠的救急方案。可以绕开欧盟有关的规定,即使英国短期内无法“脱欧”,也可以利用“互贸协议”深度开展双方的贸易交往。我们可以尽快成立一个“中英经贸协调委员会”,用来帮助和协调与英国面临“脱欧”的压力,加强双方投资和强化经贸联系的工作。鼓励中资企业对英国市场的积极投入。

  第二,中国可考虑建立“英镑风险基金”用来支持对冲英镑贬值给中国关联交易金融风险,增加黄金持有,保证人民币的稳定。因为,英国脱欧的风险集中在金融领域,由于有国际炒家和不怀好意的国际对冲基金一直在等待脱欧的结果,对英镑卖空和故意降低英国主权债务级别,都会给英国的未来稳定增添阴影。

  第三,中国还应加强与英国展开军事合作,包括与英国海军的演习和技术交流,逐步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加强了解和信任。这有利于平衡与其它国家的利益冲突,英国还有可能成为与其它西方国家发生激烈冲突时的“缓冲带”。

  我们对英国和欧盟的“离婚案”不能隔山观火,应该从中学到一些重要的教训:英国脱欧的根本原因在于英国老百姓没有从与欧盟结盟这个“改革”中真正有利益“获得感”。这才是扎根于英国民众心中深处的导火线。这给中国的警示就在于:必须保证让民众从历史和现行的改革中成为利益的实际,实在的“获得者”,不再仅仅是民义上的,统计数据上的“获得感”。这是保证社会稳定的关键。

  英国何去何从,有英国人民决定。为了迎接英国“入亚”,亚洲要做好准备。(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