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东南亚学者:菲律宾无权单方面提起仲裁
王宗英
//www.workercn.cn2016-07-18来源: 央广网
分享到:更多

  央广网新加坡7月18日消息(记者王宗英)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在新加坡,南海问题与区域合作发展高端智库国际研讨会即将拉开帷幕。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东南亚多国智库的专家学者,他们将围绕“海洋争端解决机制”、“南海争端解决途径”以及“南海区域合作与发展”三大议题进行研讨。本次研讨会正值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公布了所谓的“裁决”之后,来自东盟的有关域内专家学者的声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东南亚多国智库的专家学者,具体包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南洋理工大学国防与战略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研究所、柬埔寨战略研究所、泰国法政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等等智库与高等学府,他们将与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以及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的10多位中方学者一起展开讨论。讨论将持续一天,三个议题分别是“海洋争端解决机制”、“南海争端解决途径和南海区域合作与发展”。

  在所谓的仲裁结果出炉之后,南海地区域内国家纷纷表明了立场,呼吁对话解决分歧。柬埔寨首相洪森一针见血地指出:仲裁结果是“出于政治动机”,域外力量纠集起来搅局南海,“将给东盟国家和地区带来负面影响”。

  那么东南亚的学者们对所谓的南海仲裁案具体是如何评论的?该案又将对东盟国家和地区带来哪些影响?多位与会代表就此接受了央广记者的采访。

  在提到所谓的南海仲裁案时,与会代表、泰国法政大学法学院教授普拉斯特·阿卡普特拉用“吃惊”来进行回应。在他看来,菲律宾无权单方面提起仲裁。

  普拉斯特·阿卡普特拉:“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盟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根据这一宣言,所有东盟国家都需要首先就争端同中国进行对话磋商,我很想知道,为什么菲律宾这么早就做了决定要向常设仲裁法院下设的仲裁庭提交仲裁申请,仲裁庭也应当对菲律宾的行为进行确认,如果菲律宾确实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为什么不先同中国展开磋商谈判,这真是让我感到吃惊。”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请仲裁的有关事项如果涉及到主权事项,则超出了《公约》适用范围,仲裁庭没有管辖权。那么菲律宾所提请仲裁的实质究竟是不是领土主权问题呢?在与会代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防与战略研究所研究员胡逸山看来,答案是肯定的。

  胡逸山表示,仲裁庭他们也很小心,在他们的判词里也很小心地想要强调他们不对主权做出任何的宣判等等。比如,他们把南海所有的这些地貌都宣布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岩礁或者低潮高地,这样的一个宣判实际上是使得很多国家包括中国甚至也包括菲律宾、越南等等,他们之前所宣称的各种的拥有主权的领海,专属经济区等等,一夜之间,如果照这个判决来看,就没有了。所以实质上是有涉及到主权的争端的。

  胡逸山同时表示,美国呼吁中国执行所谓的南海仲裁结果,从美国自身的行为来看,这一呼吁是疲弱而又无力的。

  胡逸山指出,甚至国际法院的判决,美国都没有去执行。至于美国在南海以所谓的航行自由的借口,它会派出一些明显具有军事用途的船只去经过一些中国宣称的要不是专属经济区,要不甚至就是领海的一些区域,这样的一些做法当然对整个局势会造成更为紧张了,这是无可否认的。

  南海紧张局势加剧无疑将为东盟国家和地区带来负面影响。与会代表、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李国强表示,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既有直接的争端国,也包括利益攸关方,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对中国与东盟国家来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李国强表示,根据2002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南海地区和平稳定是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来维护的,所以这样一个裁决结果不仅是对中国,对中国和东盟国家同样都是侵害,因为它破坏了南海的秩序,如果南海不稳定,不仅影响双边关系,给本地区的安全带来威胁,长远来看,也会使中国和东盟国家已有的合作机制都会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中国与东盟国家已经做了千百年的邻居,实际上已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泰国法政大学法学院教授普拉斯特·阿卡普特拉也呼吁中菲双方搁置争议,回到谈判桌前,推动区域合作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普拉斯特·阿卡普特拉:“我会建议中国与菲律宾都把这个所谓的裁决忘掉,忘掉它,菲律宾无法强迫中国去执行这个裁决。为什么我们不能坐下来一起讨论,回到外交磋商的桌上。我认为东盟需要与中国发展更为紧密的关系,因为不要忘了,在不久的将来,世界经济发展中心就是这里,是亚太,不是美国也不是欧洲。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