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2月以来,美国部分精英卖力炒作,指责中俄两国使用“锐实力”影响全球认知与决策,以谋取国家利益最大化。其中,美国民主基金会还发表了一份名为“锐实力”的报告,矛头指向中俄。
所谓“锐实力”,是从英文“sharp power”译来,也有西方媒体译为“尖实力”,这更为直白和尖锐。何谓“锐实力”?美国民主基金会的报告称,中俄两国以分化、干扰与操纵,而非吸引和说服,来塑造全球舆论和认知。
从上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国际政治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到2009年1月13日,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用一个“巧实力”吸引世界目光,再到最近引发各媒体关注的“锐实力”,美国人能够不断提出新的概念并得到多方回应和追捧,这至少说明他们的议题设置能力是相当强的。
谈回到“锐实力”这个概念,本质上还是“中国威胁论”在信息领域的翻版,是美国人对其全球领导权过度担忧的产物。这个概念的提出者说,随着对冷战记忆的衰减,某些战略精英发现,“威权影响”正在透过西方人熟悉的软实力扩张。这不由得让人怀疑,“锐实力”的提出或许与西方某些人的冷战思维有关。事实上,今天这些批评者所列举的所谓中俄“锐实力”策略,历史上正是某些西方大国所青睐的(事实上现在可能仍在使用)。
也请大家注意批评者的措辞——“威权”。难道所谓“民主”政权都是使用软实力维持全球领导权的?这是否涉及信息领域的标准帝国主义?“软实力”“巧实力”概念都是美国人提出和界定的,其他国家的相关运作是否符合美国人制定的标准,在当下的全球话语体系下自然也由美国人来裁定。美国刚颁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把中国定义为“经济侵略性国家”,美国战略精英又指责中国使用“锐实力”。已有观察者在怀疑,美国人在评判影响力扩张时使用双重标准。
中国的对外传播,无论是以行动、计划、政策,还是以图像呈现,整体上可视为一个硕大的持续文本。面对这个文本,国际社会如何解读,关键在于彼此的心理距离。简言之,你认同某个国家,就会大致认同其言行。美国部分精英质疑中国扩张影响力,并贴上“锐实力”的新概念标签,其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美国擅长概念和理论创新,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美国的智库相当厉害。通过“旋转门”,美国智库可以吸纳政界、军界、学界等方方面面的优秀人物。这些既掌握理论又有大量政府和军方经验的精英聚到一起,提出新观点新理论,甚至影响政策制定,也就顺理成章。这其实对我们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客观现实是第一性的,信息传播是第二性的,这是我们在传播作业时必须铭记的基本原则。从理论上讲,十年来中国快速扩大国际话语权,目标是正确的,但技术含量仍有待提高。“锐实力”的概念抛过来了,我们不必应激反应式地非得作出回应,但是借此机会冷静下来,反思我们在扩大国际话语权的过程中,在理念与策略方面还有哪些粗疏、生硬之处,也不失为一个良好契机。(作者是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蔡丽洁:帮扶“网瘾”少年要引导而非强制 2014-07-25 |
上市公司更名本质还是“博傻” 2015-05-13 |
高 赛:网络文艺需勇做时代战士 2015-09-21 |
皮海洲:控股股东投票表决务必坚守“诚信”... 2015-09-23 |
期待上合组织合作迈向“上不封顶”新阶段 2016-06-24 |
大邦者下流 2016-07-25 |
【看台声音】让足球回归足球 2016-10-15 |
【看台声音】让足球回归足球 2016-10-15 |
让足球回归足球 2016-10-15 |
琼瑶“预约死亡”也是一种“维权” 2017-03-1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