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从加10分到加20分不等,尽管“思想品德”和“见义勇为”被列入高考加分项目并非今年首创,但在各地高考加分政策大幅瘦身、多项高考加分项目纷纷下马的背景下,这项老政策在2014年高考季中又成了新话题。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在诸多关注与争论中,公众对于政策的质疑与担忧,远远压过了声援与叫好,甚至还有网友发出了“思想品德比奥数更该退出高考加分”的激烈言辞。
缘何如此,耐人寻味。
是在否认德行的重要性吗?显然不是。尽管有不少人发出“高考岂是‘举孝廉’”的感慨,但从“德智体美劳”到“德行兼备”,多年来,德育为先的观念早已经在教育领域深入人心,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任务已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一致目标。而近年来,有关道德力式微的讨论,以及各种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更是使得“在孩子心灵深处构筑强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撑”成为每位家长、每个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共识。
那么,公众究竟为何对这项政策泼冷水呢?仔细想想看,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其一,见义勇为也好、助人为乐也罢,本是高尚道德的自然外化,而非带有目的性的有意为之。将道德与分数“一锅烩”,多少让道德染上了一丝功利的色彩;其二,品德之高下很难有统一具体的丈量标准。一旦缺乏令人信服的标准,如何认定就成为公众对于该项政策公正与公平性的最大担忧;其三,长期以来,在一些地区出现的高考加分乱象,使得公众对于其中可能掺杂的权力寻租,仍心有余悸。
回到道德加分来说,切实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真正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从这个角度说,应为这项政策鼓与呼。但同时,必须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建立健全一整套客观公正、操作性强的配套制度,尽可能压缩人为操作与权力寻租的空间。同时,加大全程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并实行严格的问责机制,加大对徇私舞弊行为的查处力度,从而实现程序上的公平。
从长远来看,更应加强过程考量,将德行的考量作为高中综合评价体系的重要环节,注重考察的长期性与过程性,从而实现让孩子们真正将道德内化于心的目标。从当前来看,在切实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通过高考加分来鼓励道德、唤醒道德,也还有很多细节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