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年一度的高考终于结束了。
是的,终于。对考生来说,这个“终于”可能是苦读之后的如释重负;对家长来说,这个“终于”可能是揪心之后的松一口气;对社会来说,这个“终于”可能是关注之后的感慨万千。
高考,在众人的议论、家长的目光和学子的拼杀中,又一次成为书写青春和梦想的舞台,也又一次成为一年一度牵动整个社会神经的标志性事件。
可是,回溯高考期间的新闻,许多挥之不去的境象,却让人如鲠在喉,且倍感沉重:因不满老师制止撕书,陕西长武县中学6名高三学生围殴一名50岁老师,将三根拖把棍打断,为不影响学生参加高考,校方不报警;为了不影响一名高考学生休息,重庆渝中区昆榆名仕城4号楼的96户居民被分时段停运电梯;贵阳观山湖区第一高级中学的高考考场外,出现了一家11人陪考的壮观场面;有的家长烧纸、放鞭炮烟花为孩子祈福,有些家长甚至组织起来阻断交通,迫使汽车远远绕开考场……高考似乎成了一个箭垛式的存在——除了本身的考试意义,过度的保护和关注像一个个射向高考的箭支,迷乱了青春,也遮蔽了理性;高考又似乎成了铁券丹书、免死金牌,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都可以在高考的名义下发生。
这一切,都是围绕高考之重而展开的。可是,如果沿着“高考为什么如此重要”的逻辑线条梳理,就会发现,那些流传已久、深入人心的观念未必名副其实。
比如,一考定终生。在计划经济、大学生包分配、职业选择不能自主的年代,这样的话或许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可是在市场经济、人才自由流动的当下,“一考定终生”正在被人才的多元化评价和社会多元化竞争所冲刷并逐渐松动,稍具眼光的家长都知道,高考已经不是唯一的出路,更定不了一个人的一生。即使不看诸如马云那样成功人士的榜样,许多平民成功创业的不断涌现,也足以说明 “一考定终生”不是真正的现实。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而人生并非只有一个转折点,只有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才能收获人生的种种美好。把高考变成赌徒式的孤注一掷,既不利于考试的正常发挥,也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比如,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其实,如果真的把高考的录取率比作独木桥的话,那么,这座独木桥已经越来越宽,根据2013年的数据,许多省市的实际录取率 (包括所有批次的本科、专科、高职)都在80%以上,有的甚至已经超过90%,这样的独木桥“独”从何来?片面强调高考竞争的激烈,不仅无益于考生的身心,更会给每一个高考家庭制造不必要的紧张空气。
比如,高考学生压力过大。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的确出现了一些迫于学业压力的极端事件,这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和专业的心理干预,可是,对于这个年纪的学生来说,适度的压力又是极其必要的,如果在最好的青春时代,在记忆力和体力最佳的时候,在最该学习和拼搏的时候,都不能承受压力,全力以赴,考生自己也会留下青春的遗憾。况且,所有考生都在承受压力,从这个角度说,也是公平的。
当然,之所以会出现“一切都得为高考让路”,和“421”式独生子女家庭的大量存在密不可分。恢复高考后,一直以来,高考的重要,基本只限于复习、考题、录取等考试本身,并不像今天这样牵动整个社会的神经。当年的考生回忆起来,其父母家人也大都能以平常心对待。可是,在“421”式的独生子女家庭,一家、甚至数家的重心和焦点都集中在一个考生身上,难免会产生关爱的富营养化。
高考是重要的,它是人生的第一次大考,却不是唯一的一次;高考是重要的,它检验每一位考生的学习水平,也考验每一位家长对“教育”这个词的理解;高考是重要的,它指挥整个教育的走向,也标示社会的宽容和理性。只是,如今的高考附加了过多的目光,凝聚了过多的激动,承受了过多的关注。
考生们,请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吧。不必重复宣示考试的意义,你们一定也能轻松上阵,从容作答;不必制造雷人标语来警醒激励,你们一定也会挥洒汗水,不负青春;不必通过撕书来宣泄情绪,你们当有更环保更美丽更自我的表达……
家长们,请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吧。不必成群结队等候在考场外,要知道,守护的意义恰恰在于让他们独立飞翔;不必营造各种氛围消灾祈福,要知道,真正的福气是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实力安心考试;不必动辄要求周围的人为你的孩子付出、让路,要知道,过度的保护也是一种压力,考生的很多压力不是别人给的,恰恰来自家长……
我们的社会,请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吧。每一个关注高考、关心考生的人,都请用平常心去看待它,不要神化它,也不要轻视它,让高考还原为一场真正的考试;让我们用力所能及的行动去帮助考生,就像帮助一个普通人一样,让我们的呵护化作润物无声的细雨,不需要想起,却从未离开;让我们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每一位考生,告诉每一个高考家庭,高考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让每一位考生从高考出发,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从容,走得更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