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熊庆年:以高职改革为“切口”重塑高教体系
//www.workercn.cn2014-06-30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要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两个不适应”问题,就必须对高等教育的体系结构进行“大手术”。而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正是这样一个“手术”的“切口”。

  据人民日报报道,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将引导和支持部分有意愿、有条件的本科高校转型。先从现有的本科高校划出一部分,推动它们更多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型学校可以是新建学校,也可以是历史悠久的学校;可以是学校里绝大部分专业都转型,也可以是一部分专业转型。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将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整个中国教育系统带来深刻变化。把握这一发展良机,重塑高等教育体系,不仅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而且需要所有高等学校积极参与。

  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经过十多年的快速规模扩张,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不到10%上升到2013年的30%。高等教育总规模由623万人增至3325万人。高等教育迅速由精英教育阶段跨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民众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幅增加。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种扩张主要并非是高等教育体系内生驱动的,而是由高等教育外部环境压力导致的。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增长,缓解劳动力市场就业压力,是最直接的动因。这种被动型的扩张带来诸多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对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有一个基本判断,即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现实确实如此:大学千校一面,创新人才难冒头,应用技能型人才匮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等社会现象,折射的实际是高等教育的系统性失衡和功能性失调。

  要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两个不适应”问题,就必须对高等教育的体系结构进行“大手术”。而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正是这样一个“手术”的“切口”。职业教育一边连着经济与产业,为社会提供劳动力资源;一边连着老百姓的生活,为广大的青年奠定未来就业的基础。然而,在目前的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地位不高,规模过小,质量欠佳,上下左右不贯通,与社会的关联度低,既不能与产业需求很好地对接,也不能很好地为青年人发展需求对接,造成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梗阻。因而,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地位,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改善高等职业教育品质,理顺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普遍教育的关系,有利于改变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面貌。而鼓励部分普通高校转型为职业高校,鼓励一些普通高校部分实施职业教育,可以用较小的成本和代价来实现改革的目的,较快地打破高等学校的封闭与偏狭,有效消除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流通滞胀,促进高等学校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达到高等教育体系重塑的目的。

  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正在转型,数字化生产和生存发展迅猛,产业更新换代加快,对应用性高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而高等教育学龄人口的相对减少,接受高等教育的可选择性增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市场化要素的增加,社会人力资源的流动加速,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性的加强、竞争压力加大,这些都是促进改革的现实条件。按照改革的顶层设计,未来的职业教育是一个开放、多元、多层、多样的系统,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有专科、本科层次的,也可以有硕士、博士层次的;可以在专门高校中实施,也可以在普通高校中实施;普通高等教育中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中也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可以构架立交桥。所以,不论哪类高校,都可以争取获得改革的红利。

  改革和创新高等职业教育,解放思想是第一位的。要破除职业教育是低层次教育的观念,破除知识应用不如知识创造的观念,破除学校等级的观念,树立人人可成才、行行出状元、各各创一流的观念。“211”“985”工程高校当不当搞职业教育,能不能转型为职业教育高校?笔者以为,这不是一个真问题。事实上,不少“211”“985”工程高校都有面向应用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某种角度看,那不就是职业教育吗?至于这些高校是否要转型为主要面向应用的职业教育高校,取决于大学对未来发展战略定位的考虑。放眼世界,只要不抱有偏见,一流大学中不也有应用型的大学吗?有些一流大学不也有应用型人才培养吗?

  (作者系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