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两院院士是我国科技界最高学术荣誉,全社会高度关注,院士的一言一行对学术风气和社会风尚也都有极大影响。院士制度改革,是全社会的共识——让院士称号回归学术、回归荣誉,也是让这个社会的理想标杆更加挺立。
不久前闭幕的两院院士大会,院士制度改革开始破题。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也分别对各自的章程进行了修改,并将完善更多的细节,推出更多的实际举措。通过完善有中国特色的院士制度,将对促进科技的发展、引领人才培养,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把院士团体看作一个独立的系统,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所作的包括院士遴选和退出等方面的章程修改和制度改革,属于系统内部的自我完善。而针对目前院士队伍中出现的极少数学术不端行为,院士增选中存在的拉票和贿选等不正之风,院士制度改革显然还需要包括系统外部事物的多方联动。就像何继善院士比喻:院士制度的完善,就像筑高和加固堤坝,防止发生内部损毁和洪水冲垮。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就像洪水,如果水位一直上升,即使一直加高加固堤防,仍然会有洪水漫堤的危险。所以,堤坝要修,洪水也要治。
从现实状况看,大部分院士既是青年人做学问的偶像,同时也是做人的榜样。但也有极个别院士,在评上院士称号后心态发生了变化,甚至在道德自律上出现了偏差。这些个案也影响了外界对院士的整体看法。不过,对院士队伍影响更大的是某些单位和机构,将院士当成学术资源和部门利益,利用行政手段包装院士候选人并进行拉票,这种现象长期累积,在院士们当中也是十分令人反感的风气。还有一些院士,在兼职、参加活动乃至迟迟不退休的问题上,很多是由于抹不开本单位领导的面子和压力,或者是考虑到与自己所在单位或研究团队有联系来往,也往往半推半就。可见,在加强院士自律,进一步完善院士制度同时,还需要有举措来最大限度降低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最大限度减少学术界所受到的行政干预,真正让院士称号回归学术、回归荣誉。
改革院士遴选制度、优化院士队伍学科布局和年龄结构、规范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规范院士兼职和相关待遇、发挥院士在决策咨询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中科院和工程院制定的院士制度改革的几大主要任务,既有针对性,也有紧迫性。比如院士遴选方面,明年又是新一届的院士增选,如何让院士候选人的推荐更加客观和有效,如何让院士们更好地了解中青年科技才俊,都需要更加细化的具体举措。也只有通过多方联动,而非院士系统单兵作战,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这些措施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