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杨 霖:九年一贯培养须变可能优势为现实优势
//www.workercn.cn2014-07-03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把可能优势变为现实优势,需要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特定政策支持,以及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一贯”意识和管理智慧。

  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在加强已有大学附中、附小建设基础上,加快选定高校周边一批中小学挂牌附中、附小,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是政府最重要的实事。北京市教委同时要求各有关高校必须拿出新举措,着眼人才成长,探索九年一贯制培养。

  新增高校附属中小学的做法,对解决当前我国大、中型城市各阶层家庭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之间存在的矛盾,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是政府聚各方合力,借大学优势资源为基础教育办好事的新思路、新举措。

  我国现有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种是高起点的新建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一种是弱弱联合,即距离相对集中,两校招生有一定困难的中小学合并学校;一种是强弱结合,即强带弱的合并学校。过去几年,由于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难度较大、一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偏低、学校招生困难等原因,各地均出现撤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情况,九年一贯制学校一度陷入萎缩状态,不被社会认同。

  近年来,由于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九年一贯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又被重提。直观上说,九年一贯制的最大优势是:从政府层面看,便于学校整合资源、共享资源、扩大招生,降低学校的管理及运行成本,产生更大的办学效益。从社会和家长看,九年一贯的学校就学便利,免去“小升初”择校的困难与纠结。当然,这些优势仅仅只是可能优势,要把可能优势变为现实优势,需要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特定政策支持,以及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一贯”意识和管理智慧。

  北京部分大学附属学校的成立,正是源于行政特定的政策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为办好家门口的学校做了一件好事,也从外围和客观上为探索九年一贯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那么,怎样才能把好事办好,把可能优势变为现实优势呢?在笔者看来,当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

  首先,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不能缺位和错位,不能将其简单等同于小学和初中的叠加,最好进行专门的归口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应给予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及教研指导,包括相关机制、政策、制度的有效推行和适度保证,学校在经费、人员、体制等方面的保障,以及学校在管理结构、管理方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改革的支持,从而使得九年一贯制学校进入高效良性运转,实现1+12的整合功效。

  其次,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要有系统规划和整体构思。学校需要对办学特色、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学风格、学习策略、校园文化建设等,重新进行结构性设计,从一年级到九年级作通盘考虑,充分发挥“一贯”优势,形成“一贯”制学校文化。这种整体规划的思路,既统整了学校课程,又统整了教学质量。学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可以以时间换空间,抛开眼前短期考试需求,大胆地开展更多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改革举措。同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能更加从容地关注学生的过程性发展。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活动开展,要遵循6—15岁学生的成长规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理顺育人目标,对学生培养进行一体化设计,用一以贯之的影响,奠定学生品格、信念、理想与行为习惯的基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