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薪酬管理研究分会课题组,前不久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高校教师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占47.7%,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下的占到总人数的85.9%.多数高校青年教师都是月光族,有23.7%的人收不抵支,11.8%的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前几年主要靠父母和配偶支持。(《中国青年报》7月10日07版)
在高校,贫富差距明显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有年薪百万、手握上亿科研经费的教授;也有只靠微薄的5、6万年薪艰难度日的“青椒”(青年教授)。针对这一问题,有人提出分配制度改革、有人指向大学管理体系、有人认为是科研经费管理问题。
是什么造成这种“贫富差距”?笔者认为,当下我国少数科研精英与多数普通科研人员的权力极不对称。一方面,学术大牛们身兼多项课题、项目负责人或参与者,在薪资、治学、科研领域享受层层关照,“雇佣”大量“青椒”和研究生为他们“打工”,成果越来越多、名气越来越大,资源越来越多,权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青年教授们往往成为“门徒”,为生计、发展所累只得“傍项目”“傍大腕”,能够自主决定的原创研究乏善可陈,学术潜能无法发挥。
在当下,我国的科研投入和科研人员工资不可能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这种权力的不对称,不仅直接导致科技资源分配、科研人员收入的“贫富差距”,更造成自由平等的学术环境难以建立,影响我国科研事业进步。因为拥有“话语权”的学术精英们,往往占据了编制项目指南、立项、评审中的各个环节,甚至最终科研任务是否成功,也由“权力”说了算。
不可否认,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将优势资源集中于少数人,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大课题、大项目,是推动我国科技事业进步的一个重要手段。但由于权力不对称,造成资源过度集中后利用率低下、百花齐放的学术环境难以建立、原创性强的高水平研究能力欠缺等问题,也值得反思。毕竟,学术大牛们即便有三头六臂,也无法同时在多个重大项目中,同时承担重要研究角色。
其实,叫“贫富差距”也好,叫“马太效应”也罢,真正的问题绝非学术大牛们能够占有资源,而是他们的权力并没有得到有效地约束;而对“青椒”们来说,更缺乏一个更加完善、合理、元化的科研工作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