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彭 原:拒绝丑闻,还大学以本真
//www.workercn.cn2014-07-21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某大学一堂堂教授被举报诱奸女生,还有照片为证,令人瞠目结舌。事实究竟如何,还有待调查结果,但高校里师生关系的异化近年确实屡见报端,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一些教授师德沦丧,借手中资源和权力与学生搞起了利益交换。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大学教授应该是学生精神上的导师、思想的领路人。正因为校园生活比较简单,师生关系相对纯洁,大学又被称为“象牙塔”,象征着一个与复杂社会保持距离的精神家园。然而大学与社会之间毕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社会上的问题最终还是会影响到大学里。等级观念、拜金主义、贪图享乐等一些负面思想早已悄然侵入校园,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特别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有的教授不再安于治学教书,而是忙于出风头、找项目、搞创收,除了上课,平时学生根本就见不到他人影。有的教授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带学生只为了完成项目,功课能不能过关不看成绩,只看学生能不能“伺候”好教师。在学生眼里,这样的教师也就自然变味了,导师不叫导师,而叫“老板”。当师生关系被赤裸裸的市侩所取代,接踵而来的就是种种利益交换。教授用课程打分、论文通过、推荐信、项目资金来换取学生的时间、精力乃至青春,编织出一套校园“潜规则”。如此教授,难怪被网民讽刺为“叫兽”。

  当然,校园风气之弊不能只怪罪在教师身上。我们不可能脱开大环境来营造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象牙塔”。然而,探讨学问、传播思想的校园,毕竟不是言必称利、锱铢必较的菜市场。美国学者弗莱克斯纳曾指出,大学精神引领着国家的进步发展,也是民族气质最重要的体现。近代以来,所有大国的崛起,所有重大的文明历史进程,无一不与大学的核心作用相联系。正在民族复兴路上的中国需要世界一流的大学,这就离不开教师与学生对大学精神的实践与传承。如果我们的大学生在学校里学的就是如何蝇营狗苟、适应“潜规则”,耳濡目染的尽是些道貌岸然、唯利是图,“第一粒扣子”就没扣好,那么又如何去养成和坚守公正、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呢?

  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说过:“一校精神之所在,不仅仅在建筑设备之增加,而实在教授之得人。大学精神的培育,大师重于大楼。”所谓大师不仅是学问之师,更应该是品行之师。师生之间建立自由、平等、和谐、互助、充满人情味而又不违背原则的亲密关系,是大学精神之源,也是大学之本真。除了教师自身要提高道德修养,学校管理上也应当吸取“丑闻”教训,用制度管好教师手上的权力与资源,避免出现一名教授就能掌握和控制学生前途的现象。

  大学不是“伊甸园”,教育要走出“象牙塔”,然而维护大学精神的纯洁与尊严,使其成为年轻人放飞梦想、人生出彩的坚实起点,这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