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难题、顽疾,常用来形容在某一领域始终存在但久未破解的问题。尽管内心希望它们能尽快被破解,但久而久之,我们似乎习惯了难题的存在,默认了顽疾的“合理”。在教育领域,这样的难题与顽疾真不少。
新学年开学施行的一批教育新政,仔细梳理、细细琢磨后发现,都体现了“啃硬骨头”的决心。
“减负减负,越减负担越重”,多年来,学生负担成为实实在在的顽疾,如何破解?本学期的一些减负新办法传递出的信息是:减负必须首先从教育内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减负不再只是“隔靴搔痒”。
体质健康也是如此。多年来,“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征兵标准连续多年放宽,学生的体质下降成了教育事业之“痛”。真正解决这一难题不能光靠提倡和呼吁。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将具体而量化的指标推广到每个学校,于孩子有益,于国家有益。
教育信息化提出多年,但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其重要性。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有教无类”与“个性化教育”这些憧憬或将成为现实。新学期一些地方的探索,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把课堂搬到“云”端,不是“赶时髦”,而是在拥抱互联网对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改变。
对于师德的提倡也不能停留在说教上,而是真正落实到具体的举措当中。让师德“有据可依”,将“性侵”“冷暴力”等丑恶现象踢出教育领域,还之以美好与纯净;每所学校都能有专属于自己的“督学”,教育事业也有“责任田”和“责任人”;通过第三方评价督促教育办学主体的教育效果,让学校管理迈入现代化的进程……这一系列新举措,无不在扎扎实实地“啃硬骨头”。
都说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目前存在的尚未解决的难题,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这些教育顽疾,不能“假以时日”,必须“时不我待”。因为,教育事关每个孩子、每个家庭,事关国家与民族的未来。难题如果未能及时攻克,影响的将是一代孩子的成长,以及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民族素质。
所以,新学期每一项举措,其实都是对教育顽疾的“啃咬”。唯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我们常说的那句“新学期、新气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