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1月1日,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2014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上透露,由该社出版、明年9月起使用的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国学篇目所占比重将由目前的约25%增至约35%,该教材已送教育部审批。
作为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和学术,凝聚无数代人智慧、经验、思想的国学无疑是传统知识的宝库,是现代人需要学习和传承的对象。初中语文教材增加国学的比重,无疑值得肯定。但国学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也不仅仅是文本的记载。如果不问国学的具体内容,不问学习的方法,不问国学与时代对接问题,以为国学学习只是通篇背诵,甚至是读经运动,则最终可能在热中快速地趋冷。
因此,国学进课堂必须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以防肤浅。首先,国学的内容不能表层化、狭窄化。所谓不能表层化,就是必须明确国学的核心是什么。法国文化学者曾经提出过一个文化概念——“长时段文化”,指文化中变动最慢的文化,这是一种文化之魂,是文化的核心。相对而言,那些外在的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容易变动、更替很快,只有文化之魂才是恒久不变的。因此,必须打捞国学文化中的核心与灵魂,而不是将学习放在细枝末节或外在形式上。所谓不能狭窄化,就是必须以开放的视角看待传统文化,必须以时代的视角看待传统文化,看哪些经典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国学的学习不能书面化、娱乐化。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可谓不先进,但遗憾的是,一些先进的理念也只是停留在文本上,成为一种被诵读的“文本文化”,而没有成为真实的头脑中的文化。如果在国学教育中,这种表里不一的现象还持续存在,学生在接受国学教育时,就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两张皮的感受。而所谓不能娱乐化指,学习国学的结果不是穿个汉服、举行个成人礼、表演个小节目那么简单,更不能把国学当成是一种装点的道具,而是应该将其沉淀为道德的养分与价值的因子,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变得更加懂礼节、有文化、知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