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戴卫民: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
戴卫民 //www.workercn.cn2014-12-16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陕西省日前表示,将由财政支持建设1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成都市提出,到2020年全市高技能人才比例从目前的19.6%提升到36%;广东省惠州市实施了“首席技师”培养工程,计划5年内引进培养6万名以上高技能人才……近年来,高技能人才越来越受到各地重视。许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也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等方面开展合作,培养了大量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劳动者技能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程度;劳动力结构是否合理,影响着国民经济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作为专业技术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技能人才对于助推经济快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有了很大改观,他们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链的重要一环,在节约资源能源、降低生产成本、改进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从而使企业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然而,也有一些地方和单位似乎更看重高学历人才的培养,而忽视了高技能人才的作用。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分配机制仍不合理,对高技能人才激励政策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重科学、轻技术”、“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根深蒂固,使得高技能人才没有得到相应的待遇。部分单位简单按学历、文凭的高低确定员工的工资标准和职位,这影响了高技能人才发挥技术才能的积极性,使部分“蓝领”不肯下功夫钻研技术。也间接使许多青年人盲目追求高学历,不想接受职业教育,不愿到生产第一线当技术工人。此外,部分企业急功近利,舍不得投入时间、精力和费用,高技能人才培养受限,导致了一些领域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

  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状况,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瓶颈”。应该看到,我们不仅需要培养一批高层次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培养高技能人才正逢其时,但这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一是加大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宣传力度。通过政策支持和舆论宣传,营造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和环境,激发广大劳动者立足本职、钻研技术、苦练技能的积极性。二是政策上激励。要定期或不定期表彰高技能人才,给予高技能人才一定的精神、物质奖励,并且适当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待遇,从而激励更多的一线职工加入到高技能人才队伍中来。三是举办形式多样的技能比赛,对比赛优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颁发相应的荣誉称号。让青年职工通过参赛,加上平时的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逐步成长为高技能人才。四是企业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结合企业实际,开展适合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特点的各种培训,想方设法提高职工的业务技术素质,使越来越多的职工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让企业充满活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