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河北省衡水市的中学又成了舆论焦点。据媒体报道,衡水二中为了学生的安全起见,在教学楼里安装了铁栏杆,整个教学楼形同“监狱”,配合着密密麻麻冲刺高考的口号,压抑气息扑面而来。于是,这座学校被冠以“高考加工厂”的名号,在网上引发了一轮吐槽。
与许多“名校”一样,衡水二中采取的也是“学生苦读、老师苦教、家长苦帮”的模式,通过军事化管理、高强度训练拼搏高考成绩。在一所“一切为了高考”的学校里,似乎早已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深度的心理辅导,也不可能大幅改变已被高考成绩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那么装上护栏、封闭教学楼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保障学生在校园内安全的初衷,被付诸实践也在预料之中了。
类似衡水二中这样的做法确实有些极端,有违学生的天性,也不够尊重教育规律,榨干了学习的乐趣,给学生施加了巨大的精神压力。然而更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素质教育已经施行了这么多年,“高考加工厂”的现象不仅不减,反而愈演愈烈?
有观点认为,只要高考仍是作为高中教育唯一的指挥棒而存在,那么这种极端的现象还会出现。恐怕问题并不这么简单。高考未变,但不少中学早已不再片面强调苦读,仍然能获得不俗的成绩。“高考加工厂”之所以存在,跟教育公平的议题息息相关。当前,教师、学生、政策等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向发达地区的名校倾斜,而所谓高考“神校”也大多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也导致了教育起跑线的倾斜,掌握优质资源的学校,教学理念、质量、设施都更优越,还享有诸如保送、自主招生等优惠政策,学生不再依赖于苦读。而处于欠发达地区的高考“神校”,学生在诸多不利的条件下,只能靠苦读这一条路,何况这些地区也多是高考招生的洼地,区域内名校少,高校招生向本地区倾斜的现状,更抬高了落后地区的高考难度。因此,教育公平倾斜得越严重,“神校模式”只怕也会越来越多。
即使有存在的土壤,“高考加工厂”的生存也并不乐观。近期媒体集中报道的湖北黄冈中学,由于教育资源被周边地区掏空,已呈“没落”之势。当地政府的解决之道是用下指标的行政命令,要求重振黄冈中学。但是,若要真正改变“高考加工厂”的现状,还是得从均衡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的大文章着手。
天机不可早泄 2010-06-08 |
西安晚报:“作弊产业化” 2010-06-22 |
临考拜孔 2011-07-08 |
“再见了” 2012-06-06 |
肖 畅:“超级中学”其实是“教育工厂” 2012-06-11 |
新京报:厦门公交起火,公共安全再敲警钟 2013-06-08 |
杨盛峰:学生变成了唐僧肉 2013-08-19 |
万晓娟:“高考工厂”是教育畸形之果 2013-09-24 |
通报衡水中学“违规收费”暗示什么 2014-08-06 |
王传涛:通报衡水中学“违规收费”暗示什么 2014-0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