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除了服务、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我们还需要在核心的原始技术创新上下功夫
最近两则新闻给人印象深刻。一是微信支付与家乐福中国全面合作,家乐福全国的门店5月起将陆续接入微信支付,微信用户在家乐福超市购物结账时,可以“秒付”,省却排长队之苦,而超市也能因此解决排队、刷卡、找零等时间消耗,提升运营效率。
另一条新闻则是苹果智能手表正式上市发售,这不仅是“果粉”们的大日子,也被许多行业人士和专业媒体热议,认为苹果手表可能又是一个新的革新产品,将会引发一系列衍生应用和创新产品。而早在苹果智能手表上市前,已有国外新闻机构专门为苹果手表开发了适合手表阅览的短新闻应用软件。
两件事原本没什么联系,不过放在一起对比,还是颇有意思,这实际上代表了两种创新的方式。微信支付进超市可以算是一种服务创新,按目前比较流行的话就是“互联网+超市”。对超市来说,用户通过微信支付乃至微信公众号服务与超市增加黏性和互动,或许将会改变超市售前、售中、售后等环节的传统运营模式。
苹果智能手表的出现,属于互联网领域应用层面产品的创新,体现的是软硬件的开发水平和集成能力,技术含量更为明显。进一步看,它也可能成为一个创新源头,以其为核心,带动起周边配套产品和应用服务的创新出现。这也可以看成是“互联网+”,但这种加法,相对来说,不是找现成的事物去做加法,更多的是催生出新事物。
创新没有定式。微信本身也算是腾讯公司的一个创新产品,微信支付进超市,也能提升传统行业的发展空间,称得上是“互联网+”的一个较好的案例。但从创新模式角度看,中国互联网企业,即便是几家大的行业巨头,仍然还未能有底气摆脱“学习式创新”“跟随式创新”和“微创新”的窠臼,就像有人问中国企业能不能做出苹果智能手表这样的产品,有人回答,“能做,但不是第一个。”
从“互联网+”行动的指向和目标看,是要让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和资源助力传统行业深挖潜力、再拓空间。因此,对于“互联网+”,不仅要看“加什么”,而且也仍要把目光放在“互联网”上:中国的宽带等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和自主性怎么样?国产操作系统和芯片何时推而广之?云计算、大数据等体现信息技术能力的基础工具是否用上自己的技术并能与跨国巨头竞争?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是否在积极布局?什么时候也能出现风靡世界的消费类电子产品?
这些问题,既关系互联网的未来,也关系着“互联网+”的未来,除了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手段,这些问题的答案,最核心的,还是在原始技术创新这一源头上下功夫。
王石川:乔布斯卖苹果,我们“啃”苹果 2011-08-12 |
张 杰:充满创新智慧的商业模式 2011-08-15 |
张小军:期盼中国的“乔布斯传奇” 2011-08-26 |
健康杂谈:“药袋苹果”能吃吗? 2012-06-25 |
于德清:苹果神话何时能在中国出现 2012-08-22 |
姜奇平:苹果的“保鲜”难题 2013-04-26 |
徐 胤:让“苹果”式创新不再专属乔布斯 2013-09-25 |
苹果公司迈入第三季 2014-09-11 |
钱江晚报:小米们的志向,不妨更高一点 2015-04-02 |
红网:用天价苹果这只“鲶鱼”激活中国市场 2010-0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