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把“教学评”三环节都调动起来,有利于转变育人理念,为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打开了便利之门
清华大学近日公布新的学业评价体系,改百分制为等级制,并辅以通过制。这是去年10月清华大学制定《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以来,最为具体、最具有实施性的一项教育教学改革举措,被指为教改的“扳手”,希望撬动高校改革的“全盘”。
高校改革一直在努力探索,无论是“去行政化”,还是旨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高校章程建设及高校董事会的设立,都列在了改革的日程表上。一些改革,如高校国际化建设、引进海外人才、卓越人才建设、学生学费与奖助学金制度改革等,也在不同程度展开。然而,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剖面上评估,却依然与预期的效果还差许多。
这至少说明近年来高校改革缺乏一种能发挥改革“引擎”作用的抓手,导致我们的努力并没有得到现实的满意回报。过去的改革往往是从“管本位”出发,从职能部门的配合与加强主管部门的领导角度出发,许多落实下来的改革并非是量身定做的最优方案。在高校同质化趋势下,高校丧失了海内外竞争力。更多的改革则从“教本位”出发,如大规模的教学评估,侧重点在高校授课标准化与教材建设成果上,评估过后,拉高了的标准又回落到常态,改革并没有迈出令人满意的步伐。
清华大学的改革,回归到了“学本位”内生原动力上,希望以“学本位”来倒逼“管本位”及“教本位”未曾推进的改革。细究清华大学的“学本位”改革,着落点放在了学业评价的改变上。学业评价是高校教育教学最为基础的工程,是学生最为关注及最为敏感的指标,学业评价的改革,把“教学评”三环节都调动起来,有利于转变育人理念,为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打开了便利之门。
从理论上看,学业评价上的百分制、等级制还是通过制,都不存在绝对的孰优孰劣判断,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学业评价制的选择,应切合于教改的主旨。若采用“以学习为本位”的学术中心化教育,百分制的劣势就变得明显,因为百分制下的教师为追求细微分数差异,而不得不采用保守及有标准答案的考题,学生也会在选课中以博取高分差异为目标来决定所学的课程。分数的细化,意味着老师们丧失了深入评估学生的机会,机械的差异化分数最后成为行政管理部门简单对学生发展能力差异的判断标准。而等级制或通过制,则使学生在课程选择与价值塑造上,更偏向于与发展能力相关的课程,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学术创新,进一步激发老师的教学目标的弹性,更有因材施教的空间,也将淡化行政管理层对学生的评优、推免、奖学金等事项上的垄断权。
总之,继去年开启深化教改之后,清华大学推出的学业评价体系改革,这一做法值得其他高校借鉴。当然,这一改革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它也需要在推进中不断完善,因为改革是一种进程。(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
广州日报:“干部家庭困难论”是个伪命题 2010-05-25 |
浩 歌:张艺谋叹清纯女孩太少是苛刻吗 2010-08-12 |
广州日报:守护道德底线,“我”当何为 2011-10-18 |
声音·法治 2012-06-11 |
一周看点(第247期) 2014-09-26 |
学生参与管理是大学章程亮点 2014-10-12 |
张茉楠:陶短房梯若尔给打破垄断更有效的答案 2014-10-14 |
夺取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 2015-01-18 |
李克强在达沃斯释放中国自信 2015-01-23 |
和静钧:中日韩外长会议是首脑会晤前奏吗 2015-0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