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刘建国:新浪败诉蕴含范本价值
//www.workercn.cn2015-05-19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1月23日,北京青年报起诉新浪网侵犯著作权案在海淀法院开庭。新浪网因未经北青报许可转载《我为何要公布公务员“收入真相”》、《发言人是“兼职”学术研究是老本行》、《转基因作物不存在“滥种”》等9篇文章,被以侵犯著作权为由索赔9万元。5月15日,该侵犯著作权案一审宣判,新浪网因侵权9名记者共计32447字和11张新闻图片被判赔偿18100元。(相关报道见A9版)

  毫无疑问,单就赔偿数额而言,确实不是太高。然而,摒弃赔偿数额的考量,若恪守著作权保护立场予以审视,该案却具有值得深思的价值和意义。尤其是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转载已经成为常态,如何保护好信息网络传播权,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前不久,针对网络侵犯著作权现象,国家版权局专门发布了《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其中明确,“互联网媒体转载他人作品,不得对作品内容进行实质性修改;对标题和内容做文字性修改和删节的,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和作品的原意。”该通知的发布目的就是监管和惩处当前互联网转载乱象,从根本上保护好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应该说,网络兴起之前,传统媒体之间类似侵犯著作权的现象也广泛存在。但是,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不同,其影响范围和力度远不如网络媒体,因此侵犯著作权行为也常常被忽视。如今网络媒体的发达和繁荣,只要轻点鼠标,意味着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利益空间。况且,著作权保护面临掣肘的现实下,与巨大的利益诱惑相比,网络媒体更倾向于违法获利,而不考虑法律责任的承担。

  对于此类转载行为,我们可以斥之为不道德,但更严重的是,其已经触碰了法律底线,就是赤裸裸的侵权举动。不过,通过报道中的个案来看,新浪在诉讼过程中,均声称其行为并不构成侵权。如此来看,网络巨头新浪并没有认识到自身错误,反而坚信侵权就是“免费的午餐”,这种心态颇值得玩味。

  按理说,作为被告的新浪网,不可能不了解《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况且,之前类似个案的判决频现,其自身的侵权行为也已多次背负法律责任,如何依然故伎重演呢?其实,就笔者来看,原因依然在于法律责任过于弱化,数额不高的赔偿标准下,根本没有触及侵权行为的痛处。

  进一步来看,即便《著作权法》中规定了转载“法定许可”情形,但却明显具有滞后性。从这个方面而言,转载后支付多少稿酬、标准如何、支付时间的节点如何界定等等,都存在笼统和模糊情形。法律不彰,维权环境不理想,都让网媒尝到了“甜头”,屡屡“犯错”也就不足为怪了。

  事实上,报道中个案的判决,使北青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体现出网络传播权保护的范本价值。不过,赔偿数额不高以及维权窘境的存在,从侧面也衬托出了当前网络传播权保护依然存在瓶颈。剖析个案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反思,如何让网媒不再垂涎免费的午餐,如何倒逼他们守法经营,而做到这些还需法律规定的完善和优化。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