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谢建中:大学更名不应一味追求“高大上”
//www.workercn.cn2015-06-15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据报道,近6年来,我国更名的高校占高校总数的23%。

  高校更名,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把学校更名为学院,基本上是专科升为本科的学校;二是把学院更名为大学,包括一些很有名的学院,总觉得学院不如大学的名字“高大上”;三是独立学院和母体学校脱钩,独立学院更名为民办学校;四是学校想摆脱某些传统行业形象,于是就想有一个时髦的校名,校名中不要有机械、纺织、化工、农林等职业方面的字眼,最好更名为文理、科技、经管等时髦词汇。

  笔者认为,将一些专科学校更名为本科学院,将一些本科学院更名为综合大学的做法,如果确属学校的办学定位、层次调整,需要更名,也就无可厚非。然而,部分更名的高校存在名不副实的情况,其中,最关键的是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跟不上更名的要求。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更名对于培养实用型人才毫无作用,也没有意义。所以,更名的关键不单纯是校名的“高大上”,而是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也要“高大上”。

  而从目前我国高校的更名情况看,有相当数量的高校更名只是为了追求“高大上”。例如,一些专科学校、二三本院校校长在任期内把学校从专科升为本科,从学校更名为学院,或者从学院更名升格为大学,作为重要的任期政绩,并围着升格、更名的要求增设学科、专业,扩大规模,不考虑本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如此更名,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教学质量和培养水平跟不上,而且千校一面,失去特色;另一方面,学校原来积累的各种品牌由于“更名”也不能很好地利用起来,造成资源的白白浪费。

  我国一些高校热衷“更名”也与评价体系有关,如果一所学校在升格、更名之后,会在师资招聘、学科专业设置、学术研究等方面获得更大的空间,何乐而不为?笔者建议,要使高校办出各自的特色和水平,应完善目前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对大学办学进行科学评价。考生和家长在选择高校时,也要更加理性一些,要重点关注学校的内涵发展,这样才能促进高校的办学行为回归本真。

  (作者系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