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高考分数线次第公布了,几家欢喜几家愁。其实考得好的,收获的也未必就是“满满的赞”。媒体报道了长春市十一高中一个“高考最牛班”,平均分660分,20人分数在670分以上。这个成绩真的很不错,可即使这样,翻看网友评论,也有不少冷嘲热讽,还有人故作成熟:“到了社会上你就会发现,分数没用”。
这些年来,社会对于教育的态度,其实并没有根本性变化,但对高分学生的态度,却发生了显著变化。相对于过去对高分学生的追捧,特别是对高考状元的狂捧,现在冷清多了,甚至对高分学生开始出现了贬损。两个舆论场,在现实层面可能还好些,在网上对高分学生的贬损,几乎泛滥了几条江。
具体分析贬损的声音,两个说法比较突出。一个是死读书。在一些人看来,高分学生都是死读书、读死书的结果,这种学生到了社会上也没有什么竞争力。还有一个是没啥用。社会“上看创新创造、下拼关系背景、中讲情商财商”,而这不是读书能够读出来的。即使读到了名校,出来之后也未必有“大出息”。还有人根据一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认为连状元都达不到社会预期,其他高分学生又能怎样?
高分真的都是死读书出来的吗?诚然,读书是很辛苦的,特别是想要考出好成绩,需要下一番工夫,“梅花香自苦寒来”。但也不要忽视,要想取得好成绩并不容易,也需要理解力和创造力。而且从一个侧面看,成绩也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学习力,以及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认真读书、把书读进去也是一种能力,这种专注力是做什么可以或缺的?就媒体报道的高分学生来看,他们在学习上很有自己的一套,很多人甚至多才多艺,并不是想象中的“书呆子”。
高分真的都是低能吗?不排除存在高分低能的情况,但就现实来看,这只是个例。虽然考出高分、考上名校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实现世俗上的成功,但很多人确实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成绩。他们到了社会上,有很强的学习力也有很棒的创造力,有很高的智商也有不错的情商。即便拿那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来看,固然不是所有人都成为“大赢家”,但就整体而言,高考状元发展得并不差,大多数人都处在金字塔的中上层。而且从大数据上分析,考到高分、考上名校的,无论是做出一番成绩,还是取得世俗上的成功,在比率上都远远高于其他人。更重要的是,现在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想要做出一番成绩,更离不开读书的能力。
的确,高考再重要,也毕竟只是一次考试,而不是人生的全部。而且炒作状元、追捧高分,也容易传递“一榜定终身”的错误信号,加重高考成绩不理想学生的心理负担,并且板化应试教育,不利教育改革的推进。但不管如何,一个学生考出了高分,也不应该轻易否定。人生成长是分阶段的,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使命,既然在学习阶段交出了漂漂亮亮的答卷,就应该给其应有的尊重。一味贬损高分学生,容易助长“读书无用论”,不利于社会主流价值的确立。
不要捧杀高分学生,也不要棒杀高分学生,该给高分学生一个客观的公允的评价。他们的奋斗,他们的收获,应该得到尊重,这也体现出一个社会的理性和自信。放任对高分学生的贬损,这是对他们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主流价值的不负责任。
科教时评:高考状元,防炒作更要防重奖 2009-06-25 |
热捧“高考状元”折射教育功利化 2010-06-27 |
新华网:高考状元咋就不能关注呢? 2009-06-29 |
清华“不公布状元数”是一种责任担当 2012-06-15 |
邓海建:高考状元,无法复制的偶像剧 2012-06-25 |
高调炒作当抛弃 2012-08-02 |
“高考状元” 2014-06-18 |
蔡丽洁:“状元热”为何不降反升 2014-07-07 |
新华社:为炒作“高考状元”打个预防针 2009-06-03 |
新华社:为炒作“高考状元”打个预防针 2009-0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