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截至6月22日,共111所“211”高校公布了2015年本科生招生章程。在对待高考加分的态度上,这些高校呈现出3类态度:27%的重点大学完全承认高考加分;51%的重点大学至少在投档阶段承认高考加分;21%的重点大学态度较为暧昧,但部分重点大学开始正视高考加分(6月23日《中国青年报》)。
自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的意见》颁布以来,社会民众对2015年的第一个高考和第一次招生录取工作,充满着期待,这种期待饱含着对高考公平的渴望。
从这111所“211”高校公布的2015年本科生招生章程中不难看出,部分高校在对待“高考加分”上态度不一,更有21%的高校居然态度“暧昧”、不明朗,明显“犹抱琵琶半遮面”。其实,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正是还原“高考加分”的真实面目,让那些真正需要加分的高考生走到民众审视的前台。高考不是不可以加分,但要让民众知道该如何加、为什么加、加多少?唯有如此,才能让“高考加分”不至于沦为某些高官显贵的囊中之物,才不会让“高考加分”蒙受羞辱。
当然,2015年高考和招生是政策颁布施行之后的第一年高考,不可能一步到位取消所有的加分项。尽管各地都在积极行动,但还是会因为地域差异、条件差异等客观因素,致使部分应该取消的高考加分项无法一步到位。这个过程和差异是允许存在的。
但是,如何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这个过程到底要多长?这些始终会是压在民众心头的疑问。这些疑问的分量,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长。民众是理性的、宽容的,他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公平,哪怕这个过程稍长些,可他们最怕的就是政策的忽悠、有关部门表里不一的敷衍。就拿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的意见》来说,既然意见已出,各地也在执行,那么,民众需要的就是各方明朗的态度和看得见、摸得着的切实落实。
而此时,我们却发现在记者调查的这些高校,其招生章程对于高考加分政策只有79%的重点大学态度明确,表述清楚,没有给加分留下任何“玄关”。但那剩下的21%的重点大学却是含糊其词、语焉不详,令人无法不猜测其背后是否依然存在某种“利益博弈”。
高考加分政策本来具有良好的初衷,但再好的初衷也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从近年高考加分来看,已经备受民众诟病,也滋生了大面积的“加分腐败”,说明高考加分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国家高考加分改革意见已出,处于改革链条上的每个环节、每个部门都必须要以确保高考公平、公正为己任。高校毫无疑问在这个环节中扮演着“守门员”的重要角色,在招生过程中应该态度明朗地拒绝某些加分项,以权力制衡遏制高考加分腐败唯有如此,公平的阳光才能照进高考招生的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