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 言:“校名保卫战”该护啥
//www.workercn.cn2015-07-09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 更多 |
本已进入暑期的大学校园并不平静,“川医”风波未平,“南大”的“校名保卫战”硝烟又起。
针对两所学校的“为名之争”,不少人并不以为然,一是觉得两所知名高校为了名字争论不休,甚至互相攻击,有失身份和风雅;二是认为比大学名字更重要的是大学的“内功”,即大师水准、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两所学校为名而“战”,着实没有必要。
但仔细想想看,“为名之争”并不是一场“口水战”那么简单,这里面一定包含着两所高校众多师生、校友对于大学文化、大学精神与学校历史的认同和敬畏。
这种认同与敬畏,是当有的。
我们知道,现代大学体制可溯源到德国柏林大学,这所创办于1810年的大学,早已成为现代大学的典范,而这所大学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正在于理念的力量和价值的塑造。学校努力将大学精神与个体精神、民族精神同步建构,使大学精神也熔铸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对于我们国家的大学来说同样如此。大学的精神与文化是大学发展最为关键、最核心的价值。校训、校歌、校史,以及知名校友的事迹,所传递与蕴涵的无一不是大学的精神与文化。当一批批学子离开学校,学校最希望被毕业生们铭记的,正是一所大学的精神与文化。一批批学业有成的年轻人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最应该传递与弘扬的,也正是自己从母校感知和积淀下来的精神与文化。
但遗憾的是,恰恰是这份大学最厚重的精神财富,成了稀缺品,很多在校生提及校园文化不以为然,很多毕业生提及母校的文化和历史也很“无感”。“精神家园”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成了最神圣,却也最遥远的概念。
从这个角度来说,借由一场“校名保卫战”,让大学生们在喧嚣过后,认真地重温一下母校的文化与精神内涵,让高校重新反思一下是否已经为师生构建起一座坚实的“精神家园”,不也挺好?
编辑:曹茂竹
新华网:破坏“真遗产”与重建“假古董” 2009-07-27 |
新华网:破坏“真遗产”与重建“假古董” 2009-07-27 |
长江日报:旅游景点面向谁 2010-03-31 |
长江日报:旅游景点面向谁 2010-03-31 |
张玉胜:罗彩霞选择和解,社会仍无法“解脱” 2010-08-16 |
长江日报:从“焚琴煮鹤”看官僚风气 2009-06-03 |
长江日报:从“焚琴煮鹤”看官僚风气 2009-06-03 |
林章凛:捍卫PX真相勿止步于清华学子科普... 2014-04-10 |
闻“塑”色变 2014-10-13 |
胡 波:谁将赢得课堂保卫战 2014-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