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网上流传着一句略加修改的名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是他们的。以最偷懒的标签法年代论而言,世界属于位高权重的50后、60后,属于年富力强的70后、80后,但终究属于活力和创意无限的90后甚至00后等更年轻的一代。
《膝盖献给90后》,这是本周三《中国青年报》整版的“冰点特稿”。大意是讲,现年40岁的知名文化商人侯小强,在创业后频繁遭遇90后,继而膜拜90后,从心理接受度上彻底给90后“跪了”。
初次遭遇“非主流”、“杀马特”等90后中的流行词语时,它们对侯小强人生的震撼,竟不亚于“非典”。因为这些经常盘踞热搜榜Top10的热词,对一个自认为是中国较早一批网民之一、在网上摸爬滚打数年的资深文化人来说,竟完全陌生。
这里暂且不评判孰优孰劣,而如果将一手打造过新浪博客、出任过盛大文学CEO的侯小强视为文化圈的一个代表,这种隔阂至少说明,传统的文化知识界特别是其中的精英人士,与大众网络特别是90后为代表的网络化生存的生力军之间,其实存在两个彼此平行、似难有交集的舆论场和话语场。各自自说自话,自娱自乐,互不干扰,却也难以沟通,达成某种网上共识性的融合共存。
虽说移动互联网时代,不管微博还是微信,特别是朋友圈,圈子化社交,市场更加细分更加精准,是一大特点。再难有以前门户时代那种全民都挤某一个网站泡某一个论坛的大一统局面了。但是,这不等于某些自认为“真理在握”、高高在上的小众高冷文化圈,就可抱持一些似是而非的陈旧的标签化印象,对90后、00后其实并不了解,却不妨碍心里对他们多少有些排斥、鄙夷的“九斤老太”之论。
何况,不知不觉间已完成网络王朝的代际更迭。从市场看,90后才是主流。十年前如觉得90后还是不入流的“非主流”,现在抛开话语权比重,仅从市场看,他们才是网生代的真正王者和主流。当年,我们这代人认为算先锋青春偶像的韩寒,开微博好像就发个“喂”,居然就引来如潮转评,当时觉得这就是天王级的号召力了。可你看看现在,先有去年EXO成员、新生代偶像鹿晗的庆生微博破吉尼斯纪录;今年TFboys成员之一王俊凯生日微博转发超4000万,再破纪录。
再看吴亦凡、李易峰、杨洋,这些才是“小鲜肉”的代名词。而如果我们都没听过以上这些团体或艺人的名字,可能真的错过了当下的时代情绪。《极限挑战》节目里张艺兴的天真呆萌,一度让同场竞赛的孙红雷等人甚至广大网友不知所措,搞不清这是为了节目效果的天然呆还是装傻。
而侯小强的“求贤若渴”而且非同小“渴”的“礼贤下士”,也引起身边不少朋友的不理解。其实没必要过虑,虽然在颜值、赏色大行其道的时代,“时代美学”变了,但这既然能成为公共文化现象,我们也不必一味抵触。
“一手情怀,一手情绪。”坐绿皮火车的自认有情怀的我们,不能先入为主地对乘着高铁、主要活在网络上的90后们抱着反感,不妨先分析那些叱咤创业江湖的90后,为何能在熟稔“情绪”的基础上,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激发文化市场的“化学反应”。90后的娱乐、焦虑、执着与追梦情绪,可能正反射着这个时代的某种共性。
彭 俐:标签式炒作有害无益 2009-12-04 |
木 木:何必跟一个孩子的“五道杠”较劲 2011-05-06 |
吴 焰:如何消除“偏激共振” 2012-02-28 |
陈 方:“90后”终究也成普通人 2012-06-21 |
中国青年报:面对极端声音,忽略是一种理性 2013-04-18 |
光明日报:媒体有责任传递客观的经济预期 2013-08-20 |
孙 进:德国民众为何在乌克兰问题上不买媒... 2014-05-09 |
刘大山:莫让“争座猝死”酿成二次伤害 2014-09-11 |
羊城晚报:正在悄悄回归的网络理性 2009-01-08 |
羊城晚报:正在悄悄回归的网络理性 2009-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