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渡过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涌流”,到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彼岸,关键应架好授业、技术、观念“三座桥”
前不久,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以朗朗上口又精准恰当的语言,阐明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和方针,引发了社会的共鸣。
人人皆学,说的是全民学习。“人人”强调了学习的主体是每一个人,也表明“人”是“学”的核心,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皆”强调了学习的普遍性,同时蕴含“我要学”“主动学”之意。孔子说“有教无类”。人人皆学,才能人人成才。
处处能学,说的是全面学习。“处处”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空间上的全面性,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机关还是企业、社区还是家庭、机场还是码头、公交车上还是树荫底下,都是学习的场所,尤其是在互联网条件下,更是可以将优质学习资源传输到更大空间;一个是内容上的全面性,学习的内容和知识不只在“象牙塔”里、图书馆里,“生活就是学习”,生活处处都有学问、都有可以学习的知识。“能”则是指学习的能动性、便利性,能够方便地学习。处处能学,才能有教育的公平和学习机会的均等。
时时可学,说的是终身学习。“时时”意味着常态化,在时间上持续不断地学习。不是这会儿学得热乎,到那会儿就抛到脑后了;不是学一时,而是学一辈子。荀子说的“学不可以已”,还有俗语“活到老,学到老”,都是这个道理。“可”表示可行、可达,是“我能行”的自信学习态度。时时可学,才能有内涵的不断积淀、素质的持续提高。
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不能学、不可学、不愿学的现象还是存在的。渡过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涌流”,到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彼岸,关键应架好“三座桥”:
授业之桥。当前人们的学习需求日益广泛化、多样化,只有架起更多授业的桥梁,才会使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应重视发展从学历到非学历、从职业到普通、从学前到老年、从农村到城市等各种类型的教育,完善教育服务平台,促进教育公平。
技术之桥。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全面融入人们的生活,手机、电脑等都是移动的学习平台。应顺应发展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借助技术手段,创新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学习的便利程度。
观念之桥。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人人都想读书、爱学习,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就会塑造出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和观念。应积极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学习资源开放共享,实施“全民阅读工程”,搞好舆论宣传引导,使读书人受人尊敬,使学习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意识和生活习惯。
“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每个人都身在其中。我们应当从自身做起,爱学、乐学、好学,通过学习克服本领恐慌、提升素质,共同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南方日报:轮训干部,正当其时 2010-03-18 |
南方日报:轮训干部,正当其时 2010-03-18 |
南方日报:轮训干部,正当其时 2010-03-18 |
南方日报:轮训干部,正当其时 2010-03-18 |
南方日报:轮训干部,正当其时 2010-03-18 |
检察日报:勇于担当首先要善于学习 2009-03-16 |
检察日报:勇于担当首先要善于学习 2009-03-16 |
全民阅读有多远 2012-06-29 |
文汇报:重视在线教育的革命性意义 2013-05-03 |
黄 震:慕课正引发一场学习和教育革命 2014-0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