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王羡古:美国队奥数夺冠,咱别太阿Q好吗?
//www.workercn.cn2015-07-22来源: 东方网
分享到:更多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冠军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人的“专享”,所以当美国队击败中国队夺冠,西方媒体惊诧了,英国《卫报》甚至在报道中用了“破天荒”的字眼。同样惊诧的还有中国人,在失去了已经习惯中国队拿到的冠军后,不少网民开启阿Q模式,强调美国队中有两名华裔,称是一群在美国读书的中国娃击败了在中国读书的中国娃。

  在印度媒体上,同样有人在铺天盖地炒作美国队中那位印度裔少年。如果不是我们的同胞在做同样的事情,陡然看到此类新闻,你会不会嘲笑印度人太小家子气?会把“印度人替美国拿到冠军”的说法当作笑柄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五十步笑百步的我们就需要反思了。我们津津乐道于对方阵中有几个华裔有意义吗?我们需要这种没有一点用的“精神胜利”吗?

  对方阵中的华裔少年,从国籍上和法理上已经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跟中国其实已经没什么关系了。但我们仍旧一厢情愿地视之为“在美国读书的中国娃”,实在有些落魄户显摆自己有富翁远亲的意味,既没什么实际作用,又让人笑话和看不起。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国民,真的不应该连这点承受失败的气度都没有,那太丢人了。

  奥数冠军固然是荣耀,但丢了天也不会塌下来。拿了并不能证明中国人就比西方人强,失去了也不会从此丧权辱国。更可笑的是,很多人可能在以讹传讹的状态下,偏听偏信地认为“欧美国家学生数学差”,所以觉得奥数冠军不该失去。其实稍稍动动脑子就知道,以这些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而言,怎么可能没有足够的优秀数学人才支撑呢?所谓“差”,就在于其教学模式不是搞人海战术,而是分层教学,让对数学有余力和兴趣的学生专注于数学,让其他人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更喜欢和更擅长的领域。

  我们需要的不是硬拉亲戚关系来获取精神上的胜利,而是去反思自己的“竞赛体制”,让教育回归其培养人才的本质,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和竞赛机器,以满足华而不实的虚荣心。就如同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价值大于竞赛奖牌一样,数学教育的成功也同样重于区区一块奥数金牌。

  理顺了这层关系,我们自然会获得更多实打实的胜利,而不是那些让人贻笑大方的精神胜利,阿Q君们,慢走,不送!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