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重庆考生阳阳今年高考以671分的总分获得江津区文科第一名。复旦大学招生组联系上阳阳,告诉她上复旦大学应该没有问题,并和阳阳签署了一份“复旦大学2015年专家组咨询确认书”。谁知阳阳并没能被复旦录取,幸好阳阳的妈妈当时逼着阳阳另填了一所高校,否则阳阳这个高考状元将有可能面临落榜的结局。(《重庆晚报》7月23日)
高考状元差点儿名落孙山,无学可上,这怎不让人为之捏一把汗!不过,如果该考生想对复旦大学招生组兴师问罪,却又根本奈何不了人家。因为复旦招生老师在和阳阳的接触过程中,自始自终都没有承诺一定录取阳阳,更没有与阳阳签订“预录取”之类协议书,只是给了一份毫无法律效应的“专家组咨询确认书”,言明可以择优录取到相关专业就读。现在,阳阳没有达到人家的调档线,自然怪不了招生老师。
不过,复旦招生人员虽然成功规避了法律责任,但却昧着良心干了一件极不光彩的事。作为驻重庆招生代表,复旦这些招生老师应该对重庆今年的高招政策烂熟于心,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在和阳阳签订所谓的“确认书”后,竟然叮嘱阳阳,要想被复旦录取,就不要填提前批,要把复旦大学作为第一批第一志愿填写,并且除了复旦大学之外,建议任何学校都不要再填报。这简直就是在拿阳阳的前途开玩笑,道理很简单,如果只填一个志愿,一旦出现意外,那就没有任何补救措施。还好,阳阳的妈妈坚持让孩子加了另外一个志愿,否则,结果将非常糟糕。
复旦招生老师之所以这么做,目的只有一个:争抢优质生源,这我们可以理解。但大学爱才,应取之有道,要凭借学校的综合实力来吸引考生,怎么能为了确保将某一高分考生捉入“瓮”可中,就顾不考生的“死活”,诱导考生只填一个志愿呢?这种做法,已经丧失了最起码的道德底线,称之为“缺德”一点也不为过。
为了规范高校招生秩序,防范恶性争抢生源大战上演,教育部早已明令各高校不得采取“预录取”的方式来圈定生源。想不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大学竟然又别出心裁的推出了“专家组咨询确认书”来拉拢考生,给考心一个虚假的“定心丸”,甚至鼓动考生只填报自家学校。至于考生最终能不能被录取,他们才不顾呢。看来,教育部有必再出新规,禁止高校招生人员与考生签订任何形式的协议,彻底封死高校借“协议”来忽悠考生的现象继续发生。不禁如此,还要给招生老师的嘴巴上上规距,将“不要再填其它志愿”之类极不负责任的话视为忌语,谁说就追究谁的责任。
当然,作为考生及其家长,更要头脑清醒,不能被招生老师的“花言巧语”迷了心智。比如阳阳,复旦大学给她的“确认书”非常清楚的写道:“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且高考成绩达到我校在当地调档线者,将择优录取”,既然如此,万一上不上它的投档线呢?万一不在“优”的行列呢?这是些用脚都能想明白的问题,怎能在一棵树上吊着呢?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凡事都要给自己留条退路,填报高考志愿更是如此。
肖余恨:斯文扫地的“生源抢夺战”何日是尽头 2011-07-04 |
张贵峰:高校生源争夺战,怎么争、争什么? 2011-07-04 |
魏文彪:高校招生掐架是唯分数论在作怪 2011-07-04 |
洪信良:招生掐架,陷溺的是大学精神 2011-07-04 |
肖余恨:斯文扫地的“生源抢夺战”何日是尽头 2011-07-04 |
杨文浩:“高校招生门”,口水战不如对簿公堂 2011-07-05 |
高校抢生源,进步还是落伍? 2011-07-05 |
洪 丹:高校招生掐尖别玩阴招 2011-07-05 |
丁永勋:联盟松动或能让招生更“自主” 2011-12-06 |
全 德:北大清华拟缩减在京招生计划,走着瞧 2014-0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