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转眼间到八月,暑假已过一半。而近半个月来,广州图书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少年宫这些暑期活动热门集中地,每天络绎不绝甚至人满为患。相反,一些社区少年宫和有资源、有空间、有场地举办各类暑期活动的中小学却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连续两个月冷冷清清。一冷一热,道出了目前暑期活动的尴尬。
广州一些公共机构暑期活动火爆,在近年已成常态。其中最“火”的莫过于广州市少年宫。去年,市少年宫的暑期新生报名申请就接近五万,但中签率却根据不同课程,最低的只有不足2%。同样的热闹在省博物馆、广图也一样有出现。
不得不说,近年来的学生暑期活动逐步迈向多元化。公共机构内,不但保留了以往的艺术培训、文学鉴赏等课程,更有大量的免费互动活动,比如新科技体验、儿童读书会、彩绘、陶艺等,说多姿多彩毫不为过。这种变化,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喜闻乐见的,一来,越来越多机会与社会交流,更容易激发孩子的潜力与兴趣,二来又能让孩子们的暑假不会陷入倦怠而荒废。
长期以来,学校在节假日对外开放一直难以落实。即便有了教育局的引导政策,仍在安全、成本等问题上存在制约。有些学校出于维护学校设施设备的安全、完整性的考虑,有些学校因为担心涉及商业化用途,因此即便有外部机构前来洽谈暑期闲置用地的租借也不得不作罢。
校方的担心不无道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除本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的情况外,不得转让、出租、抵押。”而学校作为公共资源,恰恰正属于“划拨土地”,倘若外租给一些营利性的教育机构开展暑期兴趣班,所收租金无论往哪里去,到谁的口袋,都不符合政策。但是,如果出于这样的担心,就让学校用地在炎炎夏日里闲置,显然不符合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
在我看来,拒绝私人培训机构的合作在理,与公共机构配置场地却在情。考虑到公共机构有活动无场地,中小学有场地无活动,两者之间不妨通力合作,把公共机构的活动引入各大中小学,为这些天天火爆的机构进行分流。
一方面,激活学校闲置的用地资源,让学校有选择地与符合自己办学特色的兴趣活动进行合作;另一方面,孩子们可以在自己街区就近的学校参与高质量的暑期活动,也给每天接送的家长们“减负”。当然,这个理想化的建议还需要教育部门相关政策进行配套。比如,活动期间的安全问题如何归责,校方所增加的人力成本应该从哪里支出。假如这些一直制约学校向公众开放的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学校资源的合理利用自然会大步向前迈。 (王睿)
广州日报:“地铁时代”呼唤“接驳”意识 2009-12-29 |
扬子晚报:公开博弈,别让工资“倍增”成“... 2010-06-04 |
新华日报:“晒账本”,应该成为平常事 2010-04-02 |
绿色出行日之后,再也看不到市长坐地铁 2010-06-14 |
市长乘地铁上班的新闻看点是其背后的动机 2010-06-14 |
人民网:两位市长的不同“标杆”效应 2010-06-22 |
蔡兵:绿色生活如何转为市民行动 2010-07-11 |
新华日报:“晒账本”,应该成为平常事 2010-04-02 |
印金沙:节能倡议为何应者寥寥 2014-06-12 |
刘克梅:监护孩子不是“家务事儿” 2014-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