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赵 松:电子屏前,需要大手牵小手
//www.workercn.cn2015-08-12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法国国民教育部日前公布了一项数字教学计划,打算从今年9月起在幼儿园推广数字化教学,孩子们将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并学习使用平板电脑、数码照相机等电子产品。数字化教学也将渗透至小学几乎所有科目。然而有调查显示,仅有34%和10%的受访者对在小学和幼儿园引入数字教学持支持态度。

  一项旨在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能力的举国计划,遭到众多家长的质疑和反对,原因不难理解——家长手拿放大镜,怕孩子“伤”在起跑线上。笔者也是一位母亲,对孩子过早“触网”会不会成为低龄“屏奴”、孤僻的“电子娃娃”同样甚为担忧。

  就教育功能而言,电子产品本身的确存在局限性。法国儿童精神病学家塞尔日·蒂斯罗恩指出,相比充满不同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信息的真实世界,电子产品只能提供色彩丰富的二维画面,无法向低龄儿童提供复杂的感官信息。美国儿科学会基于研究也提出建议,儿童在两岁以前不宜接触任何电子媒体,大一些的孩子和青少年每天花在娱乐媒体上的时间不应超过1至2个小时。如果沉溺于此,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思考能力、探索真实世界的好奇心和热情都会受到负面影响。

  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当然无法为孩子建立隔离墙、使其与电子产品绝缘,也不应剥夺他们接触新事物的权利。电子产品本身只是一个工具,是天使还是魔鬼取决于在谁的手里。

  其实,电子产品的互动性和教学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孩子同时处理多种任务的能力。如果家长并不是让电子产品充当“儿童保姆”,而是为孩子创造更多与亲朋好友交往的机会,让家庭教育回归到充满亲情和安全感的亲子陪伴之中,何惧电子产品绑架我们的孩子呢?

  学校推广数字化教学,则是举着望远镜,想让孩子在起跑线上“装备优良”。电子化教学在很多国家其实早已实施推广。引入电子设备教学,从娃娃抓起,可以强化技能,并为日后学习打下基础。如果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指导、监督学生合理地使用电子设备,比如规范管理使用时间,约束网络行为,那么必然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家长们的隐忧。美国一些学校就在青少年课程中添加了“网络成瘾”内容,也有学校通过技术手段对儿童上网的不良信息加以过滤,这些做法值得参考。

  当然,不能忘记屏幕之外的美好生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时间应当安排满种种吸引人的活动,做到既能发展他的思维,丰富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又不损害童年时代的兴趣。”数字化教学,不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而应成为有益的补充;不是对儿童的伤害,而是为其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为了未来一代不在方寸之间疏远彼此,不被电子产品绑架而能享受其中,你我温暖的大手应当紧紧牵住他们的小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