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显示,有91%的2014届高职毕业生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且近4年来这一比例呈总体上升趋势。有52%的高职毕业生家庭背景为“农民与农民工”且近4年来该比例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中国青年报》8月10日)
对于这些数据,《报告》编制者称,高职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创造了“上大学”的机会,在促进教育公平这一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落实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从积极角度看,确实如此。如果没有高职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可能在2014年达到37.5%;但是,还要看到另一面,即我国学生的升学机会,还受家庭背景的严重影响,父母没有高等教育学历、为农民或农民工的学生,在高考竞争中,与城市家庭、父母有高等教育学历者相比,处于相对弱势。根据以上数据,高职毕业生中,只有9%来自父母或其他长辈是大学生的家庭。
如何让农民子女,家庭教育背景相对较差的学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具体有三种思路。
一是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让农村孩子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给农民工随迁子女创造同城求学环境,这是从教育的均衡发展着手,促进教育公平。我国已经在这方面采取具体措施,但任重道远。
二是适当补偿农村生的高考公平。从2012年起,国家推出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招生名额,以增加贫困地区学生进重点大学的机会,此后,各省也推出各自的省属本科院校的农村生专项计划,面向农村生招生。这些措施,一定程度补偿了农村生上重点大学和省属本科院校的机会。但是,这样的补偿,无法改变一个基本事实,即:贫困家庭学生、农村生的很大比例,只能进高职院校求学。
为此,需要有另一个思路来面对这一问题:应该切实提高高职的地位、办学质量和教育回报率,让高职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有一样的地位,而不是低人一等,同时,高职院校应办出特色,以此让贫困家庭学生、农村生学有所成,通过高职教育,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高职教育的地位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还是比普通教育低人一等,纵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还要高于本科院校,主动选择高职的学生还是不多,在一些地方,还出现只有考上二本(甚至一本院校)才算考上大学的“新大学观”,考上高职,并不被认可为考上大学。
提高高职的地位,关键在于对教育管理体系和人才评价体系进行改革,首先要取消一系列涉嫌歧视职业教育的教育政策、制度,以教育类型而不是教育层次去发展职业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去年颁布的国家高考改革实施意见,已明确要取消高考录取批次,这是促进各类教育、学校平等竞争的重要举措,但还应进一步取消各类行政计划、工程,包括985工程、211工程,淡化学校的身份标签;其次,要在人才评价中,消除唯学历论,建立基于能力的人才评价体系,这要求国家公务员招录和国有企业招聘,率先做出示范,不能脱离岗位实际,一味提出高学历的要求,对于一些技术岗位,完全可以面向中职、高职毕业生招录。如此,才能给高职学生平等的发展空间,也才能通过发展高职,促进教育公平。
检察日报:入学就业咋成了“遗传学”命题 2010-06-28 |
中国青年报:有了户籍,“移民”未必就是城... 2010-05-13 |
入学就业咋成了“遗传学”命题 2010-06-28 |
图说:露底 2010-12-09 |
中工时评:化解新生代农民工“融入”难题需... 2011-04-07 |
王石川:高考人数锐减,应助推教育公平 2011-06-03 |
熊丙奇:农村学生的出路何在? 2011-08-08 |
法制日报:毕业“孝敬费”? 2009-07-03 |
人民日报:期待职教改革的蝴蝶效应 2014-03-25 |
何勇海:“工士学位”担大任先要扭转社会偏见 2014-0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