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期,有媒体报道,某高校开设了一门名为“恋爱学理论与实践”的选修课,课程的负责人希望学生能“学以致用”,找到对象还可以酌情给满分。有网友调侃,好在不是必修课,不然有些同学岂不是毕不了业了?
其实对于这则新闻倒也不必太过较真,作为一门丰富校园生活的选修课,似乎无可厚非。只是,恋爱本是人生的美好,心灵的悸动原本是可遇不可求的一瞬间的美妙,如今却也变成了技术活,有着操作手册、办事流程、注意事项,把寻求人生之美变成了追逐游戏。这总让人感觉怪怪的,何况这又是一所名校的大学课程,还有实实在在的加分项。
爱情在哪?或许不是煞费苦心、熟能生巧就可以找到答案的。这门课应当在生活中学习,在人生的各个时间段,得到一些恍然大悟的触动。比如在与人相处时,是不是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比如当人在旅途的时候,是否能发现一花一木的美感,聆听鸟语,俯瞰游鱼。比如当自己独处时,是否可以拿起书本,品读智慧,听听哲人的话语。倘若,一个大学生有足够宽广的胸怀,有丰富的情感,又有着不错的趣味,那么爱情的到来,可能不过是等待一个不期然的微笑、一次心有灵犀的回眸。
不是说与人谈话的技巧、揣摩心思的方法不重要,只是在大学的课堂上,在一个探索知识边界的地方,启发学生品味生活的意识,拓展文化深度的方式,不是比功利地要求“学以致用”、赶快上手,要更有意义吗?
前几年,美国哈佛大学一门名为“正义”的公开课,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这同样是一门带有实验性质的课程,在课堂上,教师启发学生深沉地思索,假想自己面临一个又一个道德的困境。其实从功利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课程有什么实际的用处?但是这样的课程在网上热传,说明或许有时学生也并非只对立竿见影的效果感兴趣,领略头脑风暴的刺激,探索文化种种深邃而奇妙的境况,也是一种享受。
虽说不同内容的课程,不完全具备可比性。但是作为高校来说,总还是要有一个价值取向。究竟是不断开掘智慧的深度、领悟人生的真谛,还是浮光掠影地追逐看似光鲜的精彩、博取浅薄的虚荣,这是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的。
但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真切地感悟到爱情带来的美好,感受到因心灵契合而带来无与伦比的幸福,给校园生活涂抹上一道亮丽的色彩。而不是信奉恋爱成功学,把恋爱与否作为大学得失的标准,不然,即使拥有了对象,却可能会失去更多。
若 尘:别让心理健康课成“拿学分课” 2011-09-16 |
独家观点:校园“潮课”别只为迎合 2012-01-05 |
王 聃:幼稚园大学里的“恋爱登记制” 2013-03-26 |
王军荣:“恋爱登记制”的“善意”也需要技巧 2013-03-26 |
郭东阳:给大学生恋爱下指标,荒唐 2013-08-27 |
胡 波:学好“爱情”这门课 2013-12-06 |
刘义杰:不妨尝试一下“最美味论文” 2014-12-03 |
浦江潮:“八角茴香论文”背后是科学精神进步 2014-12-03 |
大学恋爱课并非不务正业 2015-09-22 |
红网:中学开恋爱选修课是直面问题的进步 2010-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