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八角茴香(简称八角)与卤鸡肉之间的关系,居然被写成了一篇8万字的博士学位论文。近日,陕西师范大学的女博士孙灵霞的博士论文《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经陕师大官方微博发布后,成为网民热烈议论的话题。有网友调侃:“这得用多少只鸡才能成就一篇博士论文?”(西部网12月2日)
八角茴香是我国菜品的基本调料,好几种菜系都会用到它来为菜品提味。用8万字来谈八角茴香与卤鸡肉的关系,给人感觉是一个挺新鲜的研究方向,看上去还与传统的科研选题很不一样。从网络上的舆论反应来看,公众并没有对这样的看似“不着调”的论文一票否决,而是在好奇中透露出赞扬的情绪。
就我这个外行来看,该博士论文虽然选择的研究方向很小,但有现实意义。它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展开,从卤煮的历史入手,研究其与其它烹饪形式的区别,分析各地卤肉制品的不同,研究肉制品的传统工艺制作和工业化生产,既符合其博士的研究方向——动物资源开发和利用,也符合食品产业化发展的趋势。
什么是食品产业化发展?拿一个通俗的例子来说,肯德基等洋快餐连锁店能够迅速占领中国市场,而中国推向国际市场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这就是中国食品产业化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的证据。是不是外国人不喜欢中餐呢?好像也不是这样,中餐在国际上取得广泛赞誉,说明了中餐在口味上来说也是能够吸引外国人的。中餐没有在现代社会打开快餐行业的国际市场,原因在于中餐制作停留在手工阶段。当生产食品工艺被拆解,食材以科学手段分析配比,并建设成量化的生产线,中国食品才能走上产业化之路。
在我看来,“最美味论文”实际上是一种选题创新,它为一些假大空的论文选题提供了借鉴思路。前段时间,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李鸿江在谈“中国为什么出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时,认为重复研究太多是一个重要原因。从他个人熟悉的体育学科来讲,体育学科的博士论文重复率“非常非常”高,既没有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也没有实际应用中的价值。由此来说,找一些接地气的论文选题很有必要。
研究者对论文选题“高大上”的喜好,造成了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浮躁之风。科研经费的分配也倾向于一些“高大上”的选题,形成了小选题小角度的论文不值得研究的错误导向。以良好的治学态度来说,从来不曾有小或者低级的课题,严肃的科研工作者从不回避研究小问题。前几天,《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刊登了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晓林等人的一项研究结论,发生在人染色体5-HT1A基因上的微小差异,可能会影响人们谈恋爱的几率。还有一个中国游戏走向海外的例子,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生组织DeCal在其官网上宣布,风靡中国的桌游“三国杀”正式“杀进”该校2012年秋季选修课程表,想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必须提交论文。
学问无小事,避免高大上、假大空的学问造假,多一些“最美味论文”的小角度研究,也许正是提高我国学术论文质量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