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叶祝颐:外地考生同等录取传递公平信号
//www.workercn.cn2015-11-19来源: 中国青年网
分享到:更多

  根据广东异地高考“三步走”方案,2016年起全面放开异地高考,符合条件的普通高中随迁子女可在粤参加高考,与广东户籍考生同等录取。11月18日,具体方案正式出炉。异地高考报名条件进一步放宽,居住证不再要求连续三年,合法租房者也属有“合法稳定住所”。省教育考试院表示,异地高考放开后,2016年报考总人数预计不会超过2015年,不会影响广东省户籍考生录取率。(11月18日《南方都市报》)

  人口输入大省广东省异地高考方案正式出炉。与只允许随迁子女考高职、要求考生回原籍录取的北京版方案相比,广东省规定,从2016年起符合条件随迁子女可在广东省报名高考,与户籍考生同等录取,并放宽随迁子女报考限制。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对于广东这样常住人口过亿的人口输入大省来说,让外来工随迁子女与广东户籍考生平起平坐参加高考录取,触及了录取公平的核心问题,体现了真心实意接纳外来工的亲民情怀与可贵的责任担当,其积极意义不容小视。

  尽管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回应说,广东户籍考生减少,2016年报考总人数预计不会超过2015年,不会影响广东省户籍考生录取率。但是,如果这几万考生不在广东省参与高考录取,广东户籍考生录取率将更高一些。因此,广东省允许随迁子女在广东同等录取,实际上牵扯出教育公平的老话题。虽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是有相对的公平。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外地考生在当地参加高考录取,给当地考生带来压力。但是换个角度看,如果招生体制公平,教育部与高校按照考生人数确定高考录取比例,考生不管到哪里参加高考,录取机会均等,谁会刻意办理高考移民,哪个地方又会拒绝外来工随迁子女参加高考录取呢?

  从广东版异地高考方案来看,异地高考推行遇到阻力,并非存在技术难题,而是招生录取制度不公平,部分省市高考既得利益板结、固化。在高考公平、录取公平的问题上,人口输入大省广东已经做出了积极回应,北京、上海等高等教育资源丰富、考生录取比例大的省市应该有所行动。

  由于多种原因,各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生源数量与高等教育资源不对称的情况客观存在。这本需要教育部做好宏观调控,公平分配资源。但是高等教育资源现实分配图景并不能体现公平。由于招生体制画地为牢,许多全国重点大学越来越地方化,在办学所在地的招生比例高居不下,俨然形成了教育割据的局面。这种情况在京沪地区最为突出。数据显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京的招生计划占到了全国招生计划的10%以上,北京只允许外地考生在北京参与高职录取,不允许他们报考普通高校,更遑论重点大学,招生公平何在?教育公平何在?

  不少有识之士建议改革高考招生指标分配办法。前几年中国政法大学先行一步,建立了按各省市人口比例确定招生指标的制度。受到社会好评。但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改革热情并未撼动招生地域差异的坚冰,目前没有第二所名校跟进。教育部推进教育改革未触及高考公平、录取公平的教育公平内核,不敢啃既得利益这块硬骨头。部分既得利益省市不愿意用自己的刀削自己的把。

  当下,以地域为界限的差别化高考制度越来越成为教育公平的绊脚石。它继续“合理存在”不合时宜,部分省市规定外地考生只能参与高职录取,辜负了外来工随迁子女的期待,回避了民众对教育公平的渴望。改革招生体制,还原考生高考公平,录取公平权利,势在必行,不可久拖不决。

  但是推行异地高考不能指望各省市用自己的刀削自己的把,主动接纳异地高考考生。对此,教育部要敢打硬仗、敢啃既得利益硬骨头。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要弘扬独立自主的大学精神,破除狭隘的地方保护思维,学学中国政法大学的改革锐气,向随迁子女考生较多的省市增加计划数,招生面对五湖四海,高考公平、教育公平才会春暖花开。(叶祝颐)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