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贫困资助可以被考核不能被放大
刘湘竹
//www.workercn.cn2016-01-22来源: 大连日报
分享到:更多

  据媒体报道:1月15日,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宣化店镇多名学生家长反映,在老师的安排下,当地金山中学每名学生都手举一沓散开呈扇形的百元现金,被要求面露笑容拍照。可是,学生们拍完照、签完字后,人走钱却得留下。这类故事似乎并不少见,究其原因还是:对于救助的理解,大多数人仍局限于物质,而忽视精神;注重短期影响,忽视真正效果;计较快速回报,缺少真正仁爱精神。

  对于贫困生的救助是一个社会公平的需求,也是一个社会整体素质与人文情怀的最好体现。贫困不丢人,但贫困是一种隐私。孝感的作秀是对隐私的侵犯,而去年被热议的以吃得好不好为由评判贫困生是否够资格的举动也是对贫困生隐私的侵犯。真正成熟的救助首先会意识到贫困生等弱势人群需要的不仅是物质的,还涵盖隐私、尊严等精神要素。而且,物质与精神要素同等重要,需要被同时满足,并不是先解决了温饱再去考虑其精神。尊严是一个人独立于他者的根本。当贫困生被一次次在大庭广众下展示,当接受帮助后需要一次次发表感激想法,可能会留下更多的心理伤害,尤其对于处于成长期的贫困生,这种伤害可能会成为一部分人成长中的短板。

  所以,无论是从事救助的政府部门、学校等机构,还是日益热衷慈善的大众,都应该反思怎样的救助才是被需要的,也应该在每次给出帮助的同时,提醒自己:含有真正尊重与平等的帮助才是真正的帮助。应多存做事之心,收拢作秀之念。对于贫困生的认定可以细致严格,对于其资金的使用则应该以任务完成情况作评估,如,是否完成了学业、保障了生活等结果。不应以资助为借口侵犯贫困生的隐私。用善意传递善意,用完善的制度与人文化的执行方式给予真正的救助。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