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恶性案件后心理干预要及时
司马童
//www.workercn.cn2016-03-02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很多时候,恶性案件已经发生,就不宜把太多精力耗在就事论事或人云亦云上。而积极有效地做好善后慰藉与疗伤,或许才是痛定思痛的可取之道。

  据媒体报道,2月29日上午,海口市龙华区某小学校门外,一男子持刀行凶致10名学生受伤后,自杀身亡。海口警方随后披露,受伤学生中6男4女已全部送医,两人伤势较重,暂无生命危险。

  正值学校午间放学时间,学生正排队走出校门回家,突然跳出一名持刀男子,在校门口穷凶极恶地砍伤多名学生后逃离现场——由目击者还原的凶案骇人一幕,再度令公众舆情聚焦于校园安全。也难怪有人在愕然之后不免心有余悸。在众目睽睽的学校门口,一名歹徒眨眼间就伤害了这么多学生,若在其他时间,这种极端行为的危险性又将如何?

  警方初步查明,该凶案是一起偶发的恶性刑事案件,是一种个人极端行为,且行凶者在事后已自杀伤亡。尽管这也算是“恶有恶报”,但人们却未必能原谅他的“自我了断”。因为作案者对那些无辜儿童采取的残忍行径,可谓丧心病狂,令人发指,必须给予最严厉的社会谴责。与此同时,再一次面对血淋淋的现实,人们自然又呼吁请更严密地加强中小学的安全保卫工作,切莫让孩子们遭受不法之徒的疯狂侵害了。

  的确,“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强化安全防范,打造放心校园,固然是许多人在听闻凶案消息后的首要想法。不过,依笔者之见,除了“防”字为主的惯性期待,有必要重视“疗”字当头的心理干预。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及时有效地做好案发学校所有小学生的“心理疗伤”也考验着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的能力与智慧。

  就突如其来的凶案而言,我们应该看到,这种残暴行径对学生造成的伤害远不止于肉体上的创伤,还包括心灵的伤害。而且,感受这种恐惧和戕害的也不仅仅只是那些受伤的孩子,还包括更多的现场目击者及事后听说者。有心理专家表示,少年儿童还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成熟期,在这一时期遭遇任何突发暴力,都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击。即使没有直接的亲身经历,也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影响,有时影响程度甚至不亚于受害者本身。

  值得一提的是,任何形式和性质的帮助或救援,往往都有一个“黄金时间”。所以,越早对学生就某起恶性事件实施心理上的危机干预,越能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专家表示,危机事件发生后,出现的心理危机通常可持续数周。实行心理危机干预一般在危机事件发生后数周内进行比较合适。若拖延太久,效果会大打折扣。去年发生的福建厦门“奇迹宝宝”事件中,针对如何让“奇迹宝宝”的哥哥姐姐直面双亲离世,当地多位心理专家就通过媒体呼吁尽早对孩子们进行心理干预。

  校园安全的预防应和心理治疗同步推进。很多时候,事情已经发生,就不宜把太多精力耗在就事论事或人云亦云上。而积极有效地做好善后慰藉与疗伤,或许才是痛定思痛的可取之道。以海口为例,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公益机构倘若及时通过合适的方式介入其中,运用妥善手段做好对全校学生,尤其是现场目击孩子的心理干预工作,将他们的心灵损伤降到最低,可能更是务实之举,也更有助于摸索经验,提供借鉴。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