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先秦穿越手册”式课程如何更多一些
刘义杰
//www.workercn.cn2016-03-11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如果穿越到上古时代吃饭,你点一道‘水煮活鱼’,因为那时没有辣椒,真的只能吃到水煮的活鱼了。”近日,福建师范大学学生正式进入学校公共选修课的上课阶段。其中,一门名为《先秦穿越手册》的课程成为学生追捧的对象,目前已有近300位同学报名听课。(3月10日《福州晚报》)

  如果单单是从新闻的由头来看,这名教师的课程有着太多的讨巧成分。例如,课程的名字《先秦穿越手册》既借用了《寻秦记》等电视的时尚成分,也追逐了“穿越”这一公众喜好。而“水煮活鱼”更是讨了很多吃货的巧。

  但读了新闻后面的报道就不难发现,该门课程包括上古时代饮食、服饰、建筑、交通、货币、婚葬等方面的文化。如果单纯的以传统的方式来授课,恐怕很多人会不感兴趣。试想此课程如果以《上古时代服饰研究》《古建筑基础知识入门》等类似的课程来命名的话,恐怕没有几个人去选。就算选了,若以传统的授课方式来教授的话,那么,翘课的学生恐怕也会一大片。如此来说,“80后”女教师潘苇杭以如此方式来授课,简直不能再好了。课程名称有意思,导入课程的方式有意思,其实用性更有意思,至少会让选修的人少闹文史方面的笑话,甚至可以对各种“雷剧”中的狗血服饰来个调侃和考据吧?

  “先秦穿越手册”不仅值得叫好,而且更应该思考“先秦穿越手册”这样的课程如何更多一些?因为不管是《先秦穿越手册》课程,还是先前报道过的备受网友推崇的《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课程。我们发现这些课程的开设,多是由于涉事老师对工作的热爱,换句话说,这些好的课程往往因为无法折算为科研项目或高大上的论文,相关教师难以直接从中“获利”。

  没有利益推动,也就很难激发出老师们的创意或创新,更何况,现有的评价体系让教师不堪重负之际,也就没有了精力和时间去进行课程创意或创新。恐怕很多人还记得,四川大学教师周鼎的“自白书”。这位公选课深受全校学生欢迎的讲师,因科研成果不够,未能评上副教授。他在文中说“科研是自留地,教学是公家田”“教学是副业”“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是,申报课题,报账,报账,还是报账”。此句一针见血说明了现状,当教学不受重视,大学拿经费必须靠科研选题时,老师们的精力自然不会放在教学上。

  前段时间,有“口碑教授”之称的河南大学教师常萍的事迹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常老师三十二年如一日,长期耕耘在教学一线;不出书、不写论文、不申报职称,退休前仍只是一介讲师,她对此不在意。常老师不在意,但教育部门和高校却不能不在意,因为你不能奢求所有的人都和常老师一样无私。更何况,这本就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公平问题:当热衷于教学的教师,远没有那些在外当着老板、搞着兼职的教师受评价体系认可,这公平吗?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