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据媒体报道,“体教结合”成为全国政协体育界别小组讨论的热点。不少委员认为,目前的“体教结合”在理念、分工、就业等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十三五”期间,应全方位加强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支持和保障。
从上世纪80年代探索至今,“体教结合”始终未能完全融合。体校学生应该学什么,普通学校学生应该练什么,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该干什么等,这类困惑依然存在。
其实,笔者以为,在教育学视域下,体育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不存在分离与结合的问题。推进“体教结合”的关键,是体育和教育双方达成“帮助青少年发展”的理念和责任认知上的共识,将工作目标从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主体,逐渐转移到面向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上来。让体育回归教育,发挥体育在学生成长中的特殊教育功能,同时也让那些有运动天赋和体育特长的学生,享受符合其成长规律的全面教育。如此,才能让家长和学生认识到体育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扭转对体育职业和体育人的认识,调动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解决体育后备人才问题。
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与协同创新发展的机制建设,协调发挥体育部门在经费、师资、竞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以及教育部门在文化、育人环境、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打通各自独立封闭的壁垒。同时,加强体育部门在文化教育和创业教育方面的监管与考核,拓宽人才培养口径,培养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学校教练员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不断提升学校教练员专业素质和科学化训练水平。此外,双方要扬长补短,共同构建中小学阶段打下体育发展基础,大学阶段形成专项分流,毕业后与职业联赛对接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支持系统。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优秀运动员,推动优秀运动员更好地实现目标,让优秀的运动员在优质教育资源中,发挥体育的特殊魅力和教育功能,达到双赢,这才是体教结合的最终目的。
此外,要改变“非此即彼”和“二合一”的惯性思维,要敢于尝试“举国体制”和“学校竞技体育”并存的“双轨制”发展模式,以及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模式。要创新管理体制,理顺各级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理性分析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和价值,形成积极、有效、动态、多元的发展模式。
目前,教育部门已出台打造了多个项目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竞赛体系,高校培养出的优秀运动员也已屡见不鲜。推动素质教育,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整合体育、教育资源,“以普及促进提高”已成初步共识。在笔者看来,只要尊重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尊重运动技能形成发展规律,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各个项目的运动训练,从而夯实中国竞技体育的人才基础,提升青少年体质和全面发展,体教深度融合,终会实现。
看台声音:让体育回归教育 2011-05-23 |
大佬鸣:恒大万人足校树立体教结合新典范 2011-08-03 |
王镜宇:林书豪是体教结合的“硕果” 2012-02-16 |
看台声音:“体教结合”,沉重的话题 2012-02-20 |
看台声音:以体育人,体教双赢 2012-09-01 |
看台声音:办运动会花钱不值吗? 2012-09-24 |
新华社:新足协能否重启国足改革议程 2014-01-23 |
中国教育报:发展体育应走教体融合之路 2014-04-30 |
体坛:声音有感于巴赫的逆耳忠言 2014-08-24 |
郑 轶:让青少年重归球场 2015-03-1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