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春暖花开时节,不少市民喜欢携家带口到郑大校园踏青、游玩。不过,这个春季,想去郑大游玩的人只能选择周末或节假日去了。最近郑大出台了一项严格的门禁制度,春季的周一至周五,禁止一切闲杂人员和校外机动车进入校园,周末或节假日期间,校外人员可以进入校园但不能开车。(3月14日《大河报》)
不可否认,在春暧花开的季节,大学校园里的游人、车辆增多,给校园教学秩序造成一定困扰;特别是,车辆乱停乱放、踩踏草坪、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给学校带来交通、治安隐患。如此语境下,郑州大学实行门禁制度,春季拒绝市民及社会车辆入内,也是出于维护校园安全的考虑。然而,大学封闭校园,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事实上,一些大学,对市民的“傲慢与偏见”依然存在,即便是市民大都做到自律自重,也未必能够得到认同。市民不断融入校园文化,却难以真正融入。市民的处境和生活状态,需要大学深入的了解和尊重。同时,市民若想得到大学认可,首先需要从自身素质上融入校园,需要从一些细节做起。某种程度上讲,穿戴整洁一点,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遵守校园秩序等文明表现,都不存在多少技术含量,都需要市民“入乡随俗”,用心去做。
可见,大学拒绝市民及社会车辆入内,表明大学与市民之间存在文化隔膜,需要双方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特别是,一些大学对市民持开放的态度,却没有用更开放的办法应对市民入校园。如果校方不是消极地而是积极地去应对,情况或许能好许多。市民热衷于在高校游览,除了满足好奇心之外,还有一份对大学的美好憧憬。如果大学能这样看问题,也许就能理解和接纳市民入校园春游。特别是,市民本身是大学的建设者,付出过辛劳和汗水,理应得到大学的尊重和包容。另一方面,市民也应多注意细节,做到文明游览,礼让师生,尊重校园秩序。只有双方的包容和理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误解。
因此,开放的大学,才是最美的。大学属于师生,也属于所在的城市,更属于全国。任何时候,自我封闭都是解决问题最坏的办法,大学师生不妨以自已的执着和真诚试着去打动市民,改变他们乱丢垃圾、大声喧哗、甚至举止粗俗等不文明的习惯。一个开放的大学,只会让人更尊敬。打开校门,让大学融入城市,与城市一起进步成长,也许若干年后,市民入校园,不但不会成为大学的烦恼,还会成为大学扮靓这座城市的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钱江晚报:多和陌生人说话 2009-09-16 |
西安晚报:信任危机下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2009-09-16 |
文汇报:“西门庆”竟成文化旅游招牌 2010-05-07 |
一周看点:学生溺亡悲剧何时不再发生 2012-06-15 |
民生视点:一个整形致死的研究生祭 2012-12-23 |
一个整形致死的研究生祭 2012-12-23 |
科教时评:花千万造个大学校门值不值 2013-08-23 |
花千万造个大学校门值不值 2013-08-23 |
袁 浩:“试用台湾国学教材”值得期待 2013-09-24 |
蒋 波:抹黑英雄恶搞历史成网络公害 2015-06-2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