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蒋 波:抹黑英雄恶搞历史成网络公害
//www.workercn.cn2015-06-25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插画:李瑞宁

  近日,《亲历者讲述刘胡兰的真挚恋情》一文走红网络,通过实地走访刘胡兰生前当事人,讲述烈士生前身后事,澄清历史、揭示真相、以正视听。这既揭露了网络博文《在武力胁迫下,乡亲们颤抖着,铡死了刘胡兰》的造假,也是对网上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现象的一次有力回击。

  在互联网丛林中,历史虚无主义悄悄披上了摩登的外衣,罔顾事实质疑一切,恶搞戏说颠覆主流: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刘胡兰系被乡亲所杀,雷锋日记全是造假,狼牙山五壮士其实是土匪……这些现象是网络恶搞文化的一个缩影,却从深层次反映出一些网民价值观的缺失与精神信仰的迷失。

  质疑抹黑吸睛

  背后暴露的是历史虚无主义,以及“过度反思”所掩盖的文化不自信和价值观危机

  “如果黄继光堵住枪口1秒钟,按M1917的技术参数,则至少身中七弹,他将吸收3万焦耳的能量,这能量足以打碎一块巨石。所以只要黄是人类,就不可能有稍微完整的尸体残留。” 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质疑黄继光英雄事迹的言论层出不穷,甚至有网友在微博上用看似科学的数据加以佐证。面对质疑,目睹黄继光就义的老战友李继德义愤填膺地说:“这绝对是给英雄抹黑,给我们军人抹黑。”

  被质疑的不只是黄继光。有媒体报道,一位军史教员在课下就曾被学员诘问:“您难道不看微博吗?您刚才讲的邱少云事迹,违背生理学常识,根本不可能!”某网站上的一篇文章,更通过貌似详实的生理学和医学分析,得出结论:“邱少云在被火烧的瞬间,以及过程中不断加重的刺激引发的运动,是不可能通过意志来抑制而保持完全的‘一动不动’”。

  “实质上,振振有词的所谓‘生理学’说辞背后,折射出的是网络舆论场上潜藏的一股意识形态暗流”,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孟威,将这种互联网“颠覆观”归咎为其“背后的历史虚无主义,以及‘过度反思’所掩盖的文化不自信和价值观危机”。

  “对自己的历史、民族的文化乃至于自己的民族,采取轻蔑的、否定的态度,把自己的历史说得一无是处”,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梁柱教授这样定义历史虚无主义。

  互联网时代,历史虚无主义并非只有一张面孔,在“时尚元素”的包装下往往会粉墨登场——通过网络“恶搞”、调侃,乃至丑化、滑稽化英雄先烈和历史人物:赖宁是“官二代”,雷锋玩“姐弟恋”,孙中山“包二奶”,岳飞是“大地主”,孔子是“丧家犬”……

  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高举“学术自由”之名,这是很多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标配”。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戚学民认为,“学术研究是有规则的,遵守严格的学术方法,并且可以验证。而网上历史虚无主义的文章,要么是先有结论,再找证据,以否定民族之根;要么就是简单的情绪宣泄,从不尊崇任何学术规范。”

  2010年,一篇名为《林则徐飞起一脚,把中国踹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的文章迅速“蹿红”某论坛,文章将鸦片战争的爆发和晚清中国所遭受的滔天大祸都归结于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并得出结论:“在中国历史上,论起祸国殃民,林则徐绝对位列三甲,甚至很可能夺得状元的桂冠。”

  这样的结论,无凭无据,令人瞠目。这篇文章引发一些网民的质疑和反驳。有网友表达这样的观点:“历史不是任人装扮的小姑娘,互联网上也不能胡乱任性。”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