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首次摸底上亿名留守儿童,之后呢
光明网评论员
//www.workercn.cn2016-03-28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3月26日,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倪春霞在天津大学一场有关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的研讨会上透露,我国今年将首次摸清留守儿童底数。全国究竟有多少留守儿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宋英辉说,6000多万留守儿童,加上3600多万的流动未成年人,总数在1亿左右,大约占全国3亿未成年人的三分之一。

  统计是一门科学,所统计出的公共数据,往小处说关乎事实真相,从大处说影响国家决策。如果与真实情况过于悬殊,由此产生的公共决策或是扭曲的,将给民众和国家带来灾难性影响。于此而言,摸清留守儿童底数太有必要了,这项工作已经做得太迟了。

  “不怕慢,就怕站”,摸清留守儿童底数固然重要,善待留守儿童更重要。毋庸讳言,多年来我们对留守儿童多是抱以同情的心理、俯视的角度,以及偶尔标签化的心态。于是,所出台措施侧重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对既有政策修修补补,被动应对,既缺乏立意高远的前瞻思维,也没有足够有效的制度设计,这就导致留守儿童似乎已经沦为被边缘化的群体,一个被拿来消费情感的群体,一个出现悲剧才被象征性喟叹的群体,一个寒暑假才被想起来的群体……

  留守儿童被称为“制度性孤儿”,由于得不到足够的亲情慰藉和父母保护,他们一般面临两个命运,一个是被侵害,从溺水到车祸,从被性侵到被残杀,有太多的留守儿童过早凋零。另一个是他们走入歧途。据广州天河法院介绍,从2012年至2015年上半年,该法院共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405件,占所有刑事犯罪案件的4.5%,其中留守儿童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4.8%.

  简言之,留守儿童有三缺:缺亲情,缺照顾,也缺管教。与之相伴的是问题儿童增多,出现三低:低年龄、低文化、低法律意识。

  留守儿童既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群体,又容易滑向违法犯罪边缘,这是令人窒息的困境。有网友说,我们欠留守儿童的,留守儿童20年后会双倍奉还。其意不言自明,如果不善待留守儿童,这个国家将付出沉重代价。其实,现在已在吞咽苦果。

  该换一种角度对待留守儿童了。如果按学者所称,我国3个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处于留守或流动状态,那么面对这上亿名儿童,国家应形成专门的制度安排,政府应集中精力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该如何提供有效保障?首先应消除所有门槛,无条件保障流动儿童在城市里入学。这不是浪漫而可笑的乌托邦,而是最需推进的制度设计之一。父母在哪里,孩子就应该带到哪里。父母在城里打工,孩子就有资格享受当地的教育资源,直接入学、随时入学。具体如何对接,可以再议,但这一方向不能偏移。

  其次,在乡镇设立留守儿童中心。进城的流动儿童在城市里接受良好教育,留在乡村的儿童则在乡镇接受教育,除了教育之外,应配备足够的人员安排留守儿童的食宿。一般来说,留守儿童多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他们年事已高,根本没有精力照顾到位,由政府安排人员照顾,效果可更好。

  最后,均衡优质资源。这种资源不仅包括教育资源,也包括其他资源。曾有学者指出,我国是在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背景下步入城市国家行列,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诚然,城乡差距拉大,最大的受伤者就是留守儿童。一方面,城市发展有利于带动农村发展,比如,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渠道,也利于乡村改善面貌。但是,这种速度过慢,城市对乡村的反哺应该更多一些。

  有网友担心,这次摸清留守儿童人数之后,接下来该方便收取借读费、社会扶养费了。尽管是过虑,也提醒职能部门摸底留守儿童不是目的,应通过最真实的摸底,为决策层提供数据支撑、提供决策依据。我们这个国家亏欠留守儿童太多了,已经影响了一两代留守儿童的命运了,如果再没有制度性补救措施,没有足够高端而深刻的制度安排,留守儿童就没有明天,这个国家的未来也不堪设想。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