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道德教育让孩子自己感悟最有效
刘运喜
//www.workercn.cn2016-04-01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近日,一组父子对话的漫画火爆网络。自尊、自爱、自强、自信、信任、自律、爱国……都是简单的道理,也是现在这个社会需要的正能量。“越有钱就越了不起?为什么很多人闯红灯?学习真那么重要吗?”面对孩子的提问,爸爸的回答方式值得点赞:不是简单灌输,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传递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其实是一个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问题。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做人,是学校和家庭必须共同承担的教育任务。特别是作为家长,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和行为引导,更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什么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孩子更容易明白道理,更容易认同和接受?我认为,那就是生活教育。

  道德教育,虽然是跟孩子讲做人道理,却不一定要板起脸,正襟危坐,完全可以在轻松活泼中完成,在对话交流中完成,在行为互动中完成。并且,道德教育只有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只有在回答和解决孩子的问题中进行,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美国教育家杜威早就说过: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具有生活的意义,教育既是生活本身,也是生活的需要,教育必须联系生活,不能离开生活。“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对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具有重要启迪意义。无论是知识教育还是道德教育,都不能脱离生活,否则,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事实上,离开生活的道德教育是空洞说教,是没有人听的,也是不会有什么实际效果的,相反还会引起孩子的消极抵制。因此,每个家长都应该懂得,用生活来教育孩子,用行为来影响孩子,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自我感悟,在感悟中生成道德智慧,进而学会做人做事。

  漫画中的父子对话,父亲没有给孩子讲任何大道理,而是在回答孩子一个又一个问题中,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感悟,然后做出正确判断,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孩子提出的问题,都是身边的生活小事、日常的生活现象,可谓触手可及,司空见惯。父亲的教育智慧体现在,并没有直接回答孩子的问题,而是启发、引导孩子去思考回答,寻找正确答案。让孩子用自己的知识、价值和生活进行思考和判断,让孩子自己去感悟得出结论。显然,这样的教育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让孩子自己悟出来的道理最具说服力,最能影响和指导孩子的品德生成与日常行为。家庭教育如此,学校教育对何尝不是这样呢?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