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这场考试老师学生都不合格
胡文江
//www.workercn.cn2016-04-22来源: 未来网
分享到:更多

  日前,一则《安徽一中学多名学生拒交试卷持板凳围殴老师》的消息刷爆网络,亳州蒙城一初中课堂上,师生之间因一张“试卷”引发冲突,考场之上居然大打出手,上演了师生版“全武行”,目前公安、教育部门已成立联合调查组。

  这一极端个案以一段极具冲击力的“视频”引发网上热议。有人指责学生群殴老师、甚至拿板凳砸老师“让师道尊严无处安放”,有人认为是老师先动手掐了学生的脖子,还掌掴学生三次,“该打!”笔者看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起事件所暴露的不仅仅是师道尊严早已荡然无存,也远不是师生之间的是非之争,关键问题在于这种“校园暴力”的一触即发,从师生关系到教学风气均已到了不得不让人重视的程度。

  和当年某高校学生因“一个馒头”打砸食堂、最近某师大砍杀室友相比,这起因“一张试卷”群殴老师的事件无论烈度还是后果都还要轻得多,只不过是因为有了视频才让人内心深处受到巨大冲击。大家看到这样的视频画面或许感到“似曾相识”,多少有点港台片街头“古惑仔”的影子,又像极了网络游戏中“屌丝”组队“打BOSS”。本是师生个体冲突却演变成一场群殴,这究竟是由“唇亡齿寒”之感而引起的“公愤”,还是学生之间事先就有了某种“约定”或“默契”呢?

  但无论如何,诉诸暴力总是不可取的,学生老师都一样,在事情起因尚未调查清楚之前,人们不宜妄加猜测。但从这个掐头去尾的视频来看,老师之所以掐学生脖子,不过是想以暴力的方式去震慑一下不听话的学生,孰料适得其反引发了学生的群体反抗,随后这位遭群殴的老师掌掴学生,或许属于本能的反击,这位老师所能选择的可能只有自卫和撤离。可他错就错在冲突之中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掌掴学生脸部是一种侮辱,不尊重学生岂能赢得师道尊严呢?

  从学生层面来讲,作为未成年人的中学生相对老师来讲毕竟还是处于弱势,一两个人断然不敢和老师直接发生冲突,唯有“抱团取暖”他们的胆量才会变得更大,加上年轻气盛、考虑问题才会不计后果。细看这段视频,说是“群殴”,其实打老师的过程一点都不乱,几轮较量下来,谁先出手、谁第二个出手,有其固定的顺序和姿势,这分明就是中学生“模仿”街头古惑仔的场面。这值得我们深思,我们保护未成年人,不仅是保护他们不受暴力侵害,更重要的是不要让他们与暴力结缘,成为暴力驱使的工具。

  尽管这场“斗殴”烈度和后果不太严重,但造成的社会影响确实负面,为了不让暴力倾向在校园继续蔓延,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予以制止,本就薄弱的师生关系已经经不起这样的考验了。 本来是个考场,却变成了“演武场”,这样的角逐最终肯定谁都不是赢家。这场冲突不仅反映了该校管理极不到位,校风存在严重不良倾向,并且无疑也让中学教育蒙上了“校园暴力”的阴影。未成年人教育是个关乎下一代成长的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确保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就必须学会引导学生远离暴力,使之远离那些不文明、不健康的行为习惯、荧屏暗示和一切行为暴力。

  正所谓“教不严师之惰”。从宏观层面来看,今天的义务教育工作者所要考虑的已然不仅仅是“宽严”的问题,更不能为了争“面子”而去抢“卷子”,“师者”首先应当学会反思和自我剖析,我们的教育必须建立在了解学生、尊重学生、适应学生的基础之上。今天的中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内心敏感脆弱,如果缺乏必要的服务意识,对他们连基本的尊重都做不到,甚至动辄体罚,暴力相向,那也只能教会他们以暴力和拳头去解决问题了。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对于这起事件,除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校方需要反思、加强校风建设和教学管理之外,作为老师更应当见不贤而内自省,不仅要远离简单粗暴的行为方式,更得懂得换位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不但要注重区分学生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更得用自己良好品行修养去影响和感化学生,做到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润物无声、成风华人。惟其如此,失落的师道尊严方能重新回归。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