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名言警句何以成为公考“取胜之匙”?
薛家明
//www.workercn.cn2016-05-03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不是中学语文课堂,而是公务员面试培训班的课堂上。节后的第一个双休日(5月7日、8日),全省公务员录用面试工作将进行,短短20分钟的面试时间,催热了面试培训市场。五一小长假期间,很多考生花2.98万元参加公考培训班。(5月2日《现代快报》)

  8天收费2.98万元,平均每天3700多元,显然这个公考培训班是个不折不扣的天价班。然而,即使明显被宰,考生依然对公考班趋之若鹜,挤爆各个天价培训班。考生何以如此疯狂?这当然不是有钱就任性。首先,天价班不过退费的模式非常诱人。面试不过,只收食宿费,而由过了的考生加倍买单。倘若过了,即使被宰也不心疼。这种收费模式,在培训机构谋取超额利润的情况下,免除了考生的后顾之忧,无疑极具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培训班确实能够快速提高面试技巧,掩盖考生的某些不足。面试的目的是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匹配度。这就需要考生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知识储备。然而,这正是大多数青年学生所欠缺的。补强知识和阅历的短板,当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在面试中掩盖自己的不足却有捷径,而这正是培训机构的强项。

  比如,培训机构给考生量身订制职业套装,掩盖考生气质的稚嫩;教考生在面试中运用眼神交流,向考官传递自己的自信心;通过名言警句、政策方针,突出自己的见识,掩盖自己能力的不足,等等。不要小看这些面试技巧,在短短二十分钟的面试中,并不能考察到考生的所有特质。考生完全能够通过“包装”,让自己在面试中涨分,突围成功。试想,衣着得体,时不时引用名言警句、理论热点,岂不更容易与考官产生共鸣?

  屁股决定脑袋。只要不违反法律,培训机构追求利润无可厚非。但值得反思的是,培训机构“包装”过的考生,职业匹配真的高过其它考生么?当然未必。相反在我看来,考生还未进入公务员队伍,就开始懂得用八股化的嫁接名言警句、政策法规,掩盖自己能力和见识的不足,更容易形成错误认知,染上以文会文的机关病。

  事实上,面试是为了选取综合素质和职业匹配度更高的人才。而一些考生通过“包装”上位,通过熟背名言警句凸显气质,反而可能让有基层经验、重实干的人才,淘汰出局。从这个角度看,名言警句成为公考“取胜之匙”,曝露出鉴别能力不强的公考之弊,相关部门必须予以重视。

  那么,如何面试的识别能力呢?相关部门首先要提高面试问题的发散性、职业匹配性。少准备模式化的问题,多提出有针对性的考题,让套路化的培训无用武之地。其次要拓宽考官队伍,改变面试考官公务员唱主角的状况。名言警句之所以受欢迎,完全是因为这些是考官常说、常用的官话套话。而适当的开放考官队伍,让教师、工人等加入进来,以更多视角考量,必然能提高面试识人的匹配度。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利用考察环节。通过细致入微的考察,识别水货,并坚决说不。唯有如此,名言警句才不会成为公考的“取胜之匙”,考生才不会对天价班趋之若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