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给学生有尊严的教育
王栋生
//www.workercn.cn2016-05-12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友人老诸,名校名师,品行纯正,术业精进,有口皆碑。接“实验班”一月,某晚有学生约谈,学生说:“我来南京一个月了,到现在为止,你们一个也没打过我。”诸老师惊讶莫名:“老师怎么可以打学生?再说,哪有老师敢打学生?如果有老师打了学生,不到三天,从南京到北京,恶名传遍。”学生说:“我初中常挨打,有回题目做错,额头被老师打破,血淌到脸上,老师不耐烦地抽张纸巾,让我擦擦,继续做题。”听到这种令人厌恶的事,诸老师反问:“你怎么看这件事?”学生说:“其实,老师打我也是为我好。”

  我们叹息不已。教师打学生,在侮辱学生的同时,也侮辱了自己的职业,侮辱了自己的人格自尊。一名教师不懂职业使命,缺乏智慧,只知用野蛮手段灌输知识以对付考试,不仅谈不上“职业精神”,也没有起码的职业道德。轻而言之,是混饭吃的,误人子弟;重而言之,就是犯罪。观察那些爱打学生的教师,教学水平一般都不太高,而且缺乏爱心。

  目前,中小学校园种种“反教育”的现象,是功利主义教育的后果,学校和家庭都在灌输“丛林意识”。为了子女能够出人头地,家长不惜一切代价,用反教育的手段。棍棒或许能打出钢琴家,责骂或许能出歌唱家,严酷的惩罚有可能训育出成功的商人,但你打不出一个“诺贝尔”。如果棍棒能打出诺贝尔奖,以当今之势,只恐怕各地中小学每天都会有命案。有家长关照教师:只要能成才,老师您就当自己的孩子,打骂由您。许多人把这类言论当作“尊师重教”来宣传,荒唐至极。

  因为有应试的压力,学生挨打受罚,他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渐丧失自尊,非但不感到人格被侮辱,反而感激老师栽培;他会认为,只要能考取大学,可以付出必要代价,包括人格自尊。服从教师,敬畏强权,这种“顺从”是奴性培育的根基,这样的人在“成功”之后,会怎样看待社会,会怎样对待他人呢?不敢想。在社会生活中,常能看到不尊重人的各种现象,那些粗野轻浮的行为也在展示自尊的缺失。你不得不去想,这个人在基础教育阶段,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成长的,是不是受过伤害。

  多年前听闻,有位医学家招博士生面试时,会问是哪所中学毕业的——这在许多人看来是多此一举:已经大学毕业了,甚至硕士学位也拿到了,何以要问蝌蚪时代住在哪儿?过了多年才想到,他的问题自有道理。志于行医之人,教养极为重要,人格要健全。人格养成在青少年时代,青少年时代受过有尊严的教育,形成教养,从事任何职业都能有较好的精神根基。

  当然,此一时彼一时,现今“名校”多成“应试名校”了。“名校”得名,本来标准不一,有的严酷,升学率高,有的风气正,发展个性,这些在业内有不同认识。目前择校成风,社会所选,当然是“考试名校”。其实即使择校成功,也无法择师,遇上一个“善于不动声色压迫学生”的老师,他往后遇上混饭吃的老师也会认为是救星。

  在文明环境中长大,有自尊,也尊重他人,耳濡目染,成为习惯。今后,他无论做什么工作,至少知道要善待他人,他不会漠视人的尊严和人的情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也在展示自己的人性。学校教育要关注“人”“人性”和“人道精神”,一句话,要把学生当人。儿童听故事,从“很久很久以前”,一直听到“从此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美好情感及愿望,是在这个过程中孕育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