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放水”送分的大学课程考试当休矣
冰启
//www.workercn.cn2016-05-24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部分课程考试题型单一、试题过于简单”“考题与往年重复率高”“部分学生考前突击得高分影响公平”“部分通识课授课方式传统”……这些尖锐的意见来自兰州交通大学3名本科生写给校长和教务长的3封建议信。学生对考题不满,不是因为太难,而是因为太简单,这样一封公开信近日在兰州交大引发了师生的广泛讨论。

  近年来,在高校部分课程考试中,确实存在“送分”这样的现象,有的老师还以此来“吸引”学生选课,而不少学生把这些老师称为“好老师”。这是“混学历”模式下的“好老师”,如果学生不想混学历,而是想得到货真价实的教育,一定不会认为这是大学的正常现象,而会对这一现象提出质疑、不满。但遗憾的是,对这种现象说不的学生很少。因此,兰州交大几名本科学生的公开信成为新闻,也引来争议。要提高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必须坚持“严出”培养标准,杜绝送分考试。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学生并不支持这几名学生的公开信,认为他们是在炒作,与其他同学“过不去”。有这种情形是可以理解的。当前,对待大学的一些课程,存在“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问题,甚至有学生用“逃课神器”请他人为自己代课。这些学生当然不希望考试难,而有的老师也迎合这些学生,给学生“放行”。

  这是扭曲的大学教学现象,背后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大学缺乏办学自主权,因此总体而言,必修课比重过大,而选修课比重太小,有的学生对一些必修课不感兴趣,或者觉得没必要学却被要求学,因此,对课程采取应付态度。二是大学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偏重科研,不太重视教学,大学教师对教学投入不够,也不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课程枯燥缺乏吸引力。再就是,大学对学生的考核,还采取中小学课程考试方式,用一次笔试成绩作为对学生的评价,这让学生以应试态度对待课程考试,也认为考核没多大意义,经常在大学里看到的景象是考前图书馆、自修室爆满,临时抱佛脚,学生考完之后就把知识还给老师。很显然,如果考试变难,大多数学生会反对,鲜有学生叫好,而且,由于考试成绩事关毕业、评优、考研、出国,有学生还向老师要高分。

  所以,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课程教学、考核要求,就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该扩大学校的课程选择权,在大学实行完全学分制教育,以此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其次,大学要引导教师把更多精力投向本科教学,重视教育教学研究,不能搞灌输教育,而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质量管理,不能平时不布置作业(主要是课程论文),而只是到了学期末举行一次集中考试,这是难以提高培养质量的。

  这三名本科学生的公开信,说出了当前大学教学的根本性问题——质量要求太低,学生反过来要求严格要求自己,这足以引起学生反思。今年我国大学毕业生756万,到目前为止,只有一半学生找到工作,今年选择创业的学生,比去年的6.3%有较大幅度下降(目前只有3.1%),大学生就业难,与大学生的竞争力有密切关系。因此,提高大学培养质量,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这是大学生对自己负责。大学生反对劣质、低水平教育,会迫使学校重视人才培养。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40%,学历已然贬值,如果再以混的态度混学历,接受高等教育的价值就大打折扣。在高等教育普及时代,高等教育质量尤为重要——以前,学校还会给学生一张“颇有价值”的文凭,当一纸学历不再值钱后,大学如果不能回报给学生有特色、高质量的教育,就得不到社会认可,也就会被学生抛弃。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