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焦点人物-正文
肖应林:别把王旭明的直言当笑话
//www.workercn.cn2015-01-20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雪化了是什么?”这是网上曾曝出的一道小学语文试题。结果非常有意思:答曰“是水”的孩子得了满分,而说“是春天”的则吃了“零蛋”。为什么呢?标准答案是那样,只能这么判分。

  忆起这么一则网络旧传,源于昨日的一则新闻。据1月19日《南方都市报》报道,在17日举行的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上,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现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围绕教育常识发表了诸多观点。他现场直言:“现在的语文课,至少有一半,甚至一半多是不应该学的内容。”王社长认为,中国存在问题最多的学科是语文,课程内容最该改的是语文。

  时下,各类论坛多了去了,专家们为博眼球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故事也听得多了。如同往常一样,王旭明的论坛之说刚刚落音,立马就有网友追问,一多半不该学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从报道来看,这位一向直率敢言的“前发言人”这回并没直言,只是认为应该增加古代诗文等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比例,这其实已等于给了答案。可是,仍有一些网友没琢磨透彻,发出了另外的调侃之声:是不是现在当了语文出版社社长,在为出版社的教材推广借机“吹风”呢?

  对于语文教材究竟要学什么,近些年每到新学期来临,其中的某些改变,尤其是每次公认名家作品的被删,都会引发舆论一阵子热切的关注和讨论。虽然这次王旭明的“惊句”出现不是新学期来临,最多也就是碰巧遇到“史上最长寒假”,但人们总习惯于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因为下学期又要订教材嘛。其实,明眼人就应看到,正如这次论坛的主题,主讲人所讲的是教育常识。我们切不可把王旭明的直言当笑话来看。

  或许,我们更应该看到报道中王旭明所说的阐述性表达。其大意是,从对身边孩子的观察来看,“孩子很多美好的东西被扼杀了。”比如,一个孩子写了一百多首诗,但他的小学班主任和老师一次都没有表扬过,却不断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给家长发信息。“他是小诗人啊,而我们的教育还是在一个模子里,放一个大锅里炼,出来都是一个样子,这是违反教育常识的。”是的,既然连常识都常常被违反,我们又为何对直言者吹毛求疵呢?

  在更多意义上,这位敢说敢言的教育部前发言人其实是给我们提了另一个醒:语文,从来就不是一个“大锅子”炼的。有句名言是,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是,到目前,我们的语文教育始终还没搞清楚一个问题,这就是哪个阶段应该教什么,哪个阶段应该识字、学语法、读读背背,而不涉其他。如果只是用考试的框子去套,甚至还有了对于一篇文章阅读理解的标准答案,那就令人汗颜了。网传的一个更经典的故事是,某个作者的作品有幸入选某场考题,而按照考题设计者的标准答案,他本人不但无法拿到高分,甚至有些问题不会作答。这才是语文教学中真正的笑话!

  回顾起来,确实,我们的语文教育在很多时候,应该回归常识了。而这,关乎着现行语文教育考核评价的诸多变革,让我们且看且期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