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晒”出来的教师新状态
刘昌稳
//www.workercn.cn2016-06-08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这学期的第二周,天气微寒,正轮到我行政值班,我和往常一样巡视就餐状况。走进一楼低年级班的教室,眼前的一幕令我非常感动:教室里安安静静,学生和班主任一起温文尔雅地端坐在桌前就餐,碗勺的碰击声也显得那么动听。一个学生吃完了,自豪地举着空碗给班主任看,班主任微笑点头,这个学生就离开了教室去洗碗。我赶紧举起手机拍下了这时的情景,“晒”到网上的学校工作群。半小时左右,竟然引来一片围观点赞。“晒”,就是一种添加了时尚元素的赏识。网络世界里,“晒”旨在吸引圈内朋友“分享”。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次不经意的“晒”,成了教师状态改进的契机。我们一直都知道赏识鼓励的作用,而传统的做法就是定期评先、集会表彰、颁发证书等。但是有限的表彰途径、程式化的表彰方式,永远只能面向少数教师,而且从制度上阻碍了受表彰群体的扩大。多数教师常年被圈定在“普通”之列,“普通”逐渐积淀成多数教师的群体心理,进而形成“过得去就行”的状态。而“自媒体时代”使用网络进行展示的方式,不仅具有极强的时效性,而且具有极强的“草根性”。点赞,点的是即时即地的事,赞的是毫厘毕现的细节,不设高低门槛,无需层层评选。一张图片就是一面旗帜,一次分享就是树立一个形象的行为标杆。这种民间激励机制大大增加了赏识激励的“内存”,使更多教师的工作得到了肯定。得到点赞的教师,内心感到温暖,工作更带劲了。我们做过比较,拿一则通知、一份文件与一张图片、一截视频同样进行“分享”,后者的受关注度明显更高。

  从此,学校开启了一种常规管理新模式:发现、分享。学校要求行政值班人员在值班过程中,发现校园中值得分享、宣传的细节,及时拍下照片发在学校工作群里。只要用欣赏的眼光关注校园,你会发现每天都会有值得赞美的细节。学校每两周把行政人员值日抓拍到的感人细节编辑成视频,然后在各种师生集会场合播放。两个月过去,学校先后制作了“细节成就美丽”“校园美容师”等微视频。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播放视频的情景。有一次开教师会议,会议开始前教师陆续走进会议室,屏幕上闪烁着一行会标。如果不是不经意间望一眼,教师是不会去看屏幕的。会议开始,安静的屏幕突然活跃起来,在教师们惊讶、激动的眼神中,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弯腰拖地的张老师、专心作业批改的赵老师、在黑板上写着漂亮板书的朱老师……教师的日常工作展示在了屏幕上。这次教师会议的会风前所未有地好,没有伏案者,没有低头族,看来这个短片还散发出了一种神奇的魅力。

  跟会风的改善相应,教师的工作状态也在悄然改善。经过了一段时间,一些学科课堂教学的自由散漫状态不见了,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活跃了整个校园;教师在接受学校布置的各种活动任务时,牢骚抱怨越来越少;每天唱歌、读报、眼保健操、放学前的夕会等4个微课的教学管理更加规范了;办公时间玩手机的状况逐渐好转。这些改善固然并不仅仅是“晒”的作用,但是当“晒”教师的优秀成为一种校园生活常态时,教师就会感到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的举手投足都有可能被关注,在感到有更多机会展示自我的同时,也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一个合格教师乃至优秀教师的要求。

  不同的团队管理者有一个共同心声:希望自己的团队能主动工作、创新致远。但是如果发力点不同,结果自然也会各异。制度是团队坚韧的构架,一旦离开文化的润泽,极易成为一口越补越漏的锅。因此,学校在致力于制度管理的同时,也必须重视舆论氛围的营造和引导,而尊重赏识教师是校长进行团队管理的重点之一。放大细节亮点,淡化无心之错,让教师能够自觉地找到自己的位置,给教师创造机会“闪光”,这样才能错位发展每一名教师。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