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9.8万元填个高考志愿到底值不值
吴应海
//www.workercn.cn2016-06-21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希望教育部门在高考结束后,能通过多种途径,对考生及家长进行志愿填报的辅导工作,如此一来,咨询机构就很难再坑人了。

  还有3天,北京市2016年高考成绩即将公布。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学生不浪费考分而进入理想学校,不少家长不惜花费重金请培训机构帮忙“支招”志愿填报。调查中记者发现,个别高考报考机构的填报培训叫价已经高达近10万元。(《北京青年报》6月20日)

  “考得好不如填得好”,“填对一个志愿,等于多考20分”……每到高考季节,一些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机构便争相打出广告,吸引考生及家长前来咨询。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以后,许多考生和家长对填报哪所大学、哪个专业更加“拿不准”了,在这种背景下,高考志愿填报咨询费用更是水涨船高。

  问题是,从现在的情况看,一些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机构“自我神化”的迹象非常明显。一方面,高调表示自己有大数据支撑,准确率非常高,非常人能比;另一方面,宣称自己拥有资深专家,可以量身定制志愿填报方案,确保录取;更有甚者,会暗示自家人脉资源极其丰富,路子非常广,好像除了他们,别人填的志愿都不保险似的。而在这种拼命鼓吹的背后,咨询费用呈现暴涨趋势,并不乏陷井和骗局。

  何以见得?其一,所谓的大数据并不可靠,因为这些招生计划数、投档线、录取线等数据是公开的,大家手中都有,倘若人人都用这些数据来计算,作出“利己”的选择,岂不就要大撞车?其二,所谓“打包票”绝对是在蒙人,平行志愿并非一锤子买卖,只要适当拉开梯度,鲜有滑档的。其三,那种“我有资源”的暧昧式暗示,更是骗你没商量,道理很简单,在整个志愿填报过程中,相关数据是绝对不可能外泄的,除非各省市教育考试院是他家开的。最典型的例子是,2015年江苏本一线出炉后,一个让江苏考生集体哭晕的现象出现了,由于报考者太少,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等几所京沪名校在江苏的理科投档线就是本一线。那些口口声声号称拥有“资源”的咨询机构,怎么没有事先得到这个“内幕消息”呢?

  看来,家长们该好好擦亮眼睛了,别轻易上当受骗。与此同时,希望教育部门在高考结束后,能通过多种途径,对考生及家长进行志愿填报的辅导工作,如此一来,咨询机构就很难再坑人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