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编者按:在法国巴黎发生的系列恐怖袭击预示着全球反恐战争进入进入了新的阶段。恐怖组织活动越来越猖獗,全世界各国必须联起手来全力打击恐怖组织。
中国网观点中国以“打击暴恐,构建全球统一战线”为题,以法国、美国、俄罗斯、中国等世界大国为核心,分别进行行为预测和国内外局势分析,包括反恐政策制定、军事打击行为、国内政经形势以及国际动态影响等方面。
巴黎恐怖袭击被称为欧洲版“9. 11”事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大国博弈的态势和全球反恐格局。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一系列令人发指的罪恶行径不仅将法国、俄罗斯等国推向了国际反恐阵营的一线,也把美国推到了一个新的战略十字路口。
而美国——这个饱受恐怖主义之害、依旧笼罩在“伊斯兰国”恐吓阴影中的“全球反恐联盟领导者”,在袭击发生之后的表现却十分耐人寻味:一方面,美国总统奥巴马和防长卡特打击“伊斯兰国”的调门越来越高,在措辞上一次比一次更强硬,以“领导者”的姿态不停地为欧洲盟友“加油打气”;一方面,奥巴马却在第一时间表态不会派出地面部队打击“伊斯兰国”,白宫发布的“新文件”也并未让外界看到“新意”,美国仍会通过延续和扩大空袭的规模、更多地运用盟友的力量、加强反恐情报交流、切断恐怖分子资金链等“更加明智的”方式解决问题。
美国为何不愿意“出兵”?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奥巴马唯恐美国再次深陷“战争泥潭”。奥巴马总统是打着结束两场战争的旗号上台的。这两场所谓的“反恐战争”不仅透支了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还因强烈的单边主义色彩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形象。目前,虽然两场战争已经结束,但由于地区局势动荡,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计划频繁推后,在伊拉克撤军后又不得不重新派出一定规模军事人员重回故地“指导反恐”。奥巴马总统任期只剩下近一年的时间,“结束两场战争”是其重要的政治遗产。奥巴马坚持“不做蠢事”,一方面服务于美国甩开历史包袱、聚焦于国家实力恢复的总体战略,一方面也是源于其内心的政治追求,力图“有始有终”、“保住晚节”。
另一方面,“出兵”解决不了该地区的“治理困境”。当前的态势表明,美国两场战争所留下的“烂摊子”已成为新一轮恐怖主义滋生的病灶。从某种意义上讲,“伊斯兰国”问题正是两场反恐战争所带来的“苦果”。依靠出兵打击的确可以在短期内消灭恐怖分子,但若无法解决战后谁来治理、如何重建、怎样铲除极端伊斯兰根源的问题,矛盾会不断激化,恐怖主义很可能会“反复发作”,给美国带来无休无止的安全威胁。正如美国防长卡特所言,“问题的核心在于打败了他们之后,谁能阻止他们再次迅速崛起?这才是最难的部分。你需要找到愿意在那里体面地生活,并可以维持和平的人。直率地说,那种人看起来很难找到。”
奥巴马这种“远离战争中心、间接打击、注重运用盟友和非军事力量”的反恐政策带有一定的“孤立主义”色彩,这种色彩在美国国内层面也有投射。具体表现在美国民众对待难民问题的态度上。虽然奥巴马强推难民安置计划,但巴黎恐袭发生后的第三天,已经有多达27个州的州长明确拒绝接纳叙利亚难民,以特朗普、克鲁兹、克里斯蒂等共和党总统参选人为代表的保守派势力借题发挥,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名高调批评奥巴马的难民政策,15位共和党国会议员已着手草拟旨在“切断难民安置项目资金”的法案。而美国主流民意也开始转向,最新民调显示越来越多的人担忧身边发生类似于巴黎的恐怖袭击,而奥巴马的难民项目增大了他们的不安全感,共和党参选人卢比奥的态度具有代表性,“不是我们不愿意,而是我们不能”。在日益增长的民意压力之下,美国政府明年接收1万名叙难民的计划极有可能搁浅。
奥巴马坚持不“出兵”的“底线”也面临三重风险。第一,反恐政策“失败”的风险。作为国际反恐联盟的领导者,奥巴马在过去一年多的反恐成绩单“并不好看”。巴黎恐袭的事实证明,美国“没有地面部队配合的空中打击”收效甚微,切断恐怖分子资金链的“软遏制”也没有取得应有效果。“伊斯兰国”趁机做大,已经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对美国构成安全威胁。第二,欧洲盟友的“离心”倾向。“欧洲版9.11”发生之后,身为北约成员国的美国有义务向盟国提供一切必要的军事援助,法国总统奥朗德即将访美,若奥巴马固守“底线”,不能为此次事件的头号受害国提供足够的军事支持,将使美国在盟友中的声誉受损,欧洲对美的离心倾向将进一步增强。第三,俄罗斯的竞争压力。俄罗斯在打击“伊斯兰国”上态度积极,其空袭行动与叙利亚政府军紧密配合、成效显著。若美国坚持不出兵,任由俄罗斯、伊朗、叙利亚和伊拉克组成的新的反恐阵线唱主角,恢复和重塑中的“什叶派新月地带”将重新对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影响力构成挑战。
美国正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奥巴马如何抉择,美国反恐政策是否会有新的突破?即将进行的美法首脑会晤也许能够为我们提供答案。
人民日报:美国战略调整能否奏效 2009-02-20 |
解放日报:希拉里的外交“处女作”有何亮点? 2009-01-22 |
解放日报:反恐该如何走出“怪圈” 2008-12-29 |
解放日报:反恐该如何走出“怪圈” 2008-12-29 |
解放日报:希拉里的外交“处女作”有何亮点? 2009-01-22 |
人民日报:美国战略调整能否奏效 2009-02-20 |
阮宗泽:太平洋世纪是谁的? 2011-12-19 |
钟 声:美国遭遇“阿拉伯之冬” 2012-09-19 |
史泽华:奥巴马外交只是“不做蠢事”? 2014-08-25 |
一 苇:不是中国强硬,而是美国焦虑 2014-12-1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