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一则来自澎湃新闻的报道格外引人注目:85后博士后应佚伦,循着自由成长、发现兴趣、坚持选择的成长道路,加上家人的支持与名师的提携,最终入选2015年“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有意思的是,这个女孩从小到大都不是“学霸”,属于班上占很大比例的那群“中等偏上”学生。
是什么力量让一位“中等偏上”的普通学生成长为最具潜力的科学家?我们的基础教育,到底是为培养“学霸”而努力,还是着眼于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把他们培养成合格公民,为他们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基?
应佚伦能取得今天的成功,恰恰在于她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获得了较为宽松的成长环境。父母没有因为自己的绘画职业就强求孩子也必须去画画,也没有把孩子送进各类培训班,而是在孩子的众多尝试中,发现了孩子真正感兴趣的生物观察、化学实验,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呵护和培养;初中就读普通学校,恰恰远离了太大的成绩压力,为她的兴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而高中学校重视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尊重与培养,潜移默化地使她拥有了良好的人文情怀与科研素养。应佚伦的创新与创造的种子就在这样的自由温馨的成长环境中自由生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成长最大的动力。教育的责任,就是去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努力地呵护发展孩子的兴趣。然而当下的功利教育,已被“分数”所操控。在分数的驱使下,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成为“学霸”,许多孩子每天都被作业和补习班填得满满的,生活完全处于一种“被安排”状态。也许这样可以培养出能考高分的“学霸”,但却是以扼杀孩子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作为沉重代价的。
不要以为你的孩子现在喜欢画画、喜欢弹钢琴,他今后就一定能成为艺术家,也不要以为你的孩子现在是“学霸”,今后就一定会大有作为。更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只是“中等生”,就盲目下结论,说这孩子今后没出息。其实每一个孩子的未来都具有无限可能性!
当然决定着这种“无限可能性”的,就是看我们能不能有勇气给孩子的当下学习生活“松绑”,能不能有勇气给孩子当下的生命状态“留白”,能不能有勇气给孩子当下成长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套用“学霸”的称呼,那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便可以冠之以“科霸”。如果把教育的目光转向更多的学生,把我们的教育目的不局限于培养只会考试的“学霸”,那么有一天,我们的国家将会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的“科霸”。应佚伦的成长,就是最好的诠释和注脚。
人民日报:反对霸王条款就是守护契约精神 2014-02-18 |
熊丙奇:必须叫停“学生工” 2014-10-13 |
熊丙奇:必须叫停“学生工” 2014-10-30 |
瞿振元:提高质量,高教发展的真问题 2015-01-08 |
教育创新并不是颠覆一切的革命 2015-08-05 |
曹晓璐:对机器人,我们应关注什么 2015-08-11 |
激发新状态 施展新作为 2016-01-22 |
技工拿高薪,应是我国新常态 2016-02-29 |
招聘会“招工难”“求职难”的启示 2016-03-03 |
降人工成本的思路要开放 2016-06-0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