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从20万年前,人类作为有意识的生命从非洲大草原走出以来,教育的四个基本元素就一直存在:知识,即对祖先积累的智慧之传承;技能,即运用知识和经验执行任务之能力;品格,即群体生活所必需的思维与行为方式;文化,即借助创造性表达在生活中所汲取的意义。人类首先利用示范和口头讲述来传授知识、技能、品格和文化;而文字的出现则将教育从对耳传口授的依赖中解放了出来。
教育应该给人带来质的变化,让学习者成为更好的公民、更好的职业人士、更好的人。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使很多人开始低估知识的重要性;然而,被大宗商品化的是信息,不是知识。我们当然可以争论知识、技能、品格、文化之间的平衡,但不可否认的是,构成优质教育的这四大要素缺一不可,在如今依然有效。
教育亟待创新,主要原因就是教育资源的分配正变得越来越不均衡。全世界大约有7亿小学适龄儿童,战争和贫困剥夺了其中近6000万儿童上学的权利,还有1亿儿童在读完小学之前就会辍学,有2.5亿儿童没有学会基本的读写和算术。这一组令人震惊的数字意味着,即使剔除重复计算,全球仍有约一半的小学适龄儿童没有接受任何有意义的教育。
然而,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发展中国家。在西欧、北美、东亚的发达国家,来自高收入家庭或父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孩子相比于同龄人拥有明显的教育优势。研究表明,认知发展的差距在上学之前就已经拉开了。随着时间推移,家教、暑期学校、课外活动等因素让差距越拉越大。《经济学人》杂志曾在今年年初刊文讨论美国越来越严重的“精英世袭”现象。这一现象并非美国特有。从长远来看,这是不可持续的。
教育与就业市场脱节、标准化考试“扼杀”创造力等问题也在呼唤创新的解决方式。有调查显示,在一些比较富裕的国家,个体对高等教育的选择与劳动市场的需求不相符。在今天的西方世界,的确有很多年轻人毕业于“不好找工作”的艺术或文学专业,而理工科的毕业生又太少。然而从全球看,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国家正在弥补这个缺口。因此,发达国家在理工科领域的技能差距从长远来看并非最严峻的挑战;亟待关注的问题,是怎样以创新方式提高整体上薄弱的理工科教育质量,并吸引更多女孩进入这一领域。
在标准化考试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学校选择牺牲美术、音乐和体育课,从而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创造性表达的途径。在我看来,教育与其他人类活动一样,都得益于质量标准的制定和维护。问题在于怎样防止这些标准压垮整个体系,把教育变成一场学校、教育体系和国家之间相互竞争、比谁得分最高的“联赛”。
在此,我想讨论几个关于教育创新的迷思。
首先,教育创新并不仅仅关乎高科技。高科技的确很有用,但最贫困的地区往往需要低科技、低成本的解决方式,为没有机会上学的人们带来优质的基础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可能是怎样吸引、培养并留住更多的合格教师,怎样让更多孩子获得早期教育,从而缩小贫富差距。
其次,教育创新所需的或许并不是颠覆一切的革命。放眼世界,无论是在国家层面(如芬兰),还是在城市层面(如新加坡);无论是低成本+低科技(如印度的布拉罕协会和哥伦比亚的“新学校”),还是高成本+高科技(如美国的高科技高中),都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成功案例。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怎样将这些成功实践规模化,从而落实和推动整个教育体系的创新,而不是在推翻一切的“革命”中,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那么,教育创新应该从何处突破才能获得最大的成效?在我看来,有三个优先领域:科学、教学、早期教育投资。
教育需要更多的科学。这不是说要增加科学课程,而是指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学来指导教学实践。神经科学家、行为心理学家和教育者需要合作,对学习科学进行严肃而系统的研究。比如,我们已知人类大脑在户外或活动时学得更好,然而,大部分的教室和讲堂却要求学生久坐,并且通常位于光线不足甚至没有窗户的房间里。我们也知道,在传递复杂信息时,图像或其他视觉刺激比口语和书面文字更有效。但在教育领域,我们仍几乎完全依靠口授和书写来传递信息。难道我们能做到的最好的创新就是把一位教师放在摄像头面前,然后按下录像键吗?是时候进入教科书2.0时代了!如果我们能投入上亿美元来制作令人惊叹的电子游戏,为什么不能创造出同样令人惊叹的互动教学软件呢?这样的软件已经存在,但在吸引力上还是不足以与一些游戏匹敌。我们一定能做得更好,但需要科学来告诉我们什么有效,什么无效。
我们需要严肃地看待教学本身。好的教学远远超越了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好的教师不仅对自己的学科感兴趣,也对教学本身充满热情。他们善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他们让学习充满挑战又充满乐趣。全世界到底有多少教育体系对教学的“技艺”投入了大量资源?又有多少教师在不断接受培训,学习怎样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怎样利用最新科技,怎样辅导学生?你可以想象一个对法律条文了如指掌却不会在法庭上辩护的律师吗?或者一个不会用手术刀的外科医生?同样,教师也需要掌握教学的技艺。
最后,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经济学。政府和社会应该扪心自问,是否把钱花在了刀刃上?早期教育不仅会影响一个孩子今后的学业,也会影响他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背后的科学非常有说服力。而补充的研究也显示,高质量的小学教育可以保持儿童在早期教育中获得的益处。然而,环视世界,高等教育往往分得了教育投资“大蛋糕”中不成比例的一大块,而各国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投入却明显不足。高等教育固然重要,但就更高的投资回报和更公平的社会来讲,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我们过度关注了教育价值链上错误的一端。
(作者是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首席执行官)
白春礼:学习纲要精神 培养创新人才 2010-07-23 |
“跪求教育”并非灵丹妙药 2010-12-02 |
单士兵:女性教育的本质应回归公民教育 2011-03-30 |
严辉文:“虎口狼穴”的教育特训营如何炼成 2012-02-21 |
文汇报:重视在线教育的革命性意义 2013-05-03 |
黄 震:慕课正引发一场学习和教育革命 2014-04-09 |
刘继忠:限时断网救“低头族”:无奈的高招 2014-04-17 |
江学勤:帮助学生决定自己的未来 2014-09-05 |
杨东平:我们更需要自下而上的教育创新 2015-01-15 |
马长军:急功近利让教育创新沦为口号 2015-01-27 |